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在简书的第81篇文章。本文约6000字,值得花15分钟仔细阅读。)
这篇文章拖到现在才发,你就知道我是多么不喜欢蹭热点!
引子
前段时间,网上在疯转北大文科状元的几句话,尤其是那句“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大家一边赞扬状元的见识和气度,一边哀叹寒门再难出贵子。不管是赞扬的,还是哀叹的,大半自己都不是寒门出身,或者至少已经实现了阶层的跃升。
借着这样一个热点的事件,有人在“控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有人在“同情”寒门子弟前途的渺茫,却独独没有人给寒门子弟提供有用的建议。顶多,也就是在文章末尾感叹一句:努力不见得能成功,不努力肯定不能成功。恕我直言,我实在看不出这句话有任何励志的作用,更像是在伤口上撒盐。
是的,寒门子弟必须努力。但是,如何努力?往什么方向努力?实用的建议,这最应该出现的东西,却偏偏缺失了。
可见,很多精英们对寒门子弟的同情不过是在展示自己廉价的“善意”,并没有真心想要帮助他们的意愿。或许这才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真正原因吧——掌握着资源的人压根儿就不想分你一杯羹。个个都幸福了,我同情谁去啊?还怎么展示我的善良、我的胸怀?
又或许,那些本身就出身中上阶层的人根本不知道寒门子弟如何才能在社会阶梯上往上爬,毕竟,这不是他们需要思考的命题;而那些寒门出身实现了阶层跃升的新贵又不愿意揭开自己的伤疤——那些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那些痛苦的挣扎,能不面对就不要再面对了吧!
于是,只有哀叹,只有同情,却没有人提供路径。应该有人做却没有人做而自己又能做的事情,书先生是当仁不让的,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本文不控诉、不哀叹、不同情,只想谈谈如果你出身寒门,如何才能成才。
我为什么自告奋勇
现在对寒门的定义可不再是家徒四壁了:根据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分类,普通工薪家庭以下都算寒门。如果以这个标准,我的出身是寒门中的寒门。
我不想渲染悲凉的气氛,也无意博得读者同情,所以只简略说一下到底有多寒:农村子弟、母亲文盲、父亲小学文化、中学六年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一条新裤子。大学学费靠贷款,生活费大半自己挣。
除了门寒,还有绝对谈不上有积极作用的原生家庭:中学六年,做得最多的事情除了读书,就是调解父母的矛盾。无休止的争吵、打架,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一个初中的孩子在几十双陌生目光注视下把在街上打架的父母拉开的情景,很多人只能想象,我经历过现场——还是主角之一);互相在我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导致我现在都不敢相信他们说的任何一句话。
然而,我现在过得并不悲惨。相反,我当前的生活状态甚至让不少人羡慕。
家庭很幸福:太太路夫人集中了女人的所有优点——高智商、高情商、高颜值。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同的价值观,追求相同的生活方式。她“轻描淡写”的帮我处理了生活中的所有琐事,让我可以专心读书和做事业。
学历还可以:两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目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在读。所学涉及理科、工科、文科和社会科学,虽然无一精通,但多方涉猎赋予了我开阔的视野。
经济过得去:不富裕,但无论以网上流传的什么收入版本划分,都不拖国家后腿。没有任何负债,每年可以在国外呆一两个月。在可预见的将来,经济状况有持续提升的可能性。
生活状态还不错: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日常无应酬,生活有规律。朋友圈干净温暖。每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算是做到了别人也喜欢。
这就是我——出生寒门、成长于消极的原生家庭、经过挣扎、通过努力、在30岁出头时走上了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而且有自信越走越好。所以,如果我说自己有资格对“出生寒门如何成才”说点什么,想必不会遭到太多的反对。
另外,写这样一篇文章势必要自揭其短。这是很多要维护自己形象的阶层跃升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不活給别人看,我追求活得真实。再糟糕的自己我都敢于剖析给人看。在自己远非贵子、尚未成才的情况下,敢于写下这篇文章,惟愿能够帮助到和我出身类似的寒门子弟。
有资格写、有意愿写、也有能力写,所以,我写了。
寒门子弟成才的9条军规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是写给10多岁或者20多岁,出生寒门、原生家庭的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朋友看的。恕我直言,你们的父母已经没有救了,但你们还有希望。如果你想要过得和父母不一样,那么下面的文字请务必读一读——它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1. 一定要多阅读
在所有我能给出的建议中,无论以任何标准,这条都应该排在第一。
对于寒门子弟,阅读至少有如下的好处:
- 弥补家庭文化氛围的缺失。
- 给你一个精神的家园,让你可以暂时远离现实的无奈。
- 提供疗伤的营养。
- 提供价值观和让你可以坚持下去的信仰。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捡到半张报纸都可以蹲在地上看半天。很显然,我的这个习惯和我的父母几乎没有关系,因为我母亲不识字,父亲只要看书超过一页必定睡着。父母都不读书,所以从小家里也没有什么书。我读的书绝大部分是借的。
阅读,可能是最省钱的高贵活动。当你的父母没有条件甚至没有意愿带你去世界各地旅行、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品、现场聆听大师教诲的时候,书籍可以给你这所有的一切。只需一点点购书的钱(甚至不用花钱,如果能借到的话)、一点点时间,你便可以和人类最优秀的灵魂对话。足不出户,便可以领略世界风光、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当有条件的人在环境的熏陶中获得教益时,我们也可以在书籍的帮助下展开自己充分的想象。身不能至,至少心向往之。不要小看这种向往,它是火种、是能量、是让你坚持下去的希望。
多年以后,当我在雅典学园的废墟旁热泪盈眶、浮想联翩时,我感谢自己青年时的阅读;
当我阅读废墟上的每一块铭牌那如饥似渴的状态打动了一位雅典籍教授,愿意免费为我们作导游时,我感谢自己青年时的阅读;
当这位教授为我讲解希腊的黄金年代,而我向他描述中国的诸子百家时,我感谢自己青年时的阅读。
阅读帮助我自我疗伤。出身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早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在农村大部分人眼中心理问题要么等同于精神病,要么等同于小心眼儿。总之,不会有人来帮助你。
父母也不会,因为他们不懂也没有这个意愿。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农村父母,生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防老。考虑到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资源,如果它们真的为孩子打算的话,最优的选择是不生。
所以,我的自我疗伤主要靠阅读。高中时,我把主流的心理学经典著作都看了个遍,比如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等。当然,还是借的。当时隔壁有个姐姐喜欢看心理学的书籍,从贝塔斯曼书友会邮购了不少。
看吧,高中三年,在劝架、自我治疗的间隙,我还能抽空学习顺便考个重本,这充分说明高中的学习内容的确不多。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学好主要是方法和勤奋度的问题。
阅读也塑造了我的性格。消极原生家庭留下的性格缺陷只能通过阅读去纠正,否则将会成为你一生的阻碍。所幸,通过阅读,我几乎克服了所有致命的性格缺点,并且养成了不少受益终生的习惯,这才能走到今天。关于这一点,下篇会有详述,这里就不再展开。
2. 读书优先选理科
这可能是条会引起争议但绝对充满诚意的建议。如果家庭出身不好,又想要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那么优先选理科。无论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将来的就业,理科对寒门子弟都是更好的选择。我这样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现在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学术英语。作为研究的知识储备,我需要阅读一些与认识论和学科差异有关的书籍。比如Popper的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科学发现的逻辑》、Thomas Kuhn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科学革命的结构》、Karl Maton的Knowledge and knowers《知识与知者》、Tony Becher和Paul Trowler的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学术部落与学术领域》、Andrew Abott的Chaos of Disciplines《学科的混沌》等。其中,《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知识与知者》两本书对我影响最大。
我不想用繁琐的学术论证来叨扰您,所以只介绍这些书对我们选择学科的启示。请允许我先用一句话说明文科和理科的区别:文科靠熏陶,理科靠智商。这是我为什么建议寒门子弟优先选理科,因为显然我们不具备接受熏陶的条件,而智商绝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最后就落脚到勤奋度上了。而勤奋,是寒门子弟唯一可以自给自足的资源。
从发展上来看,文科发展主要靠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的人脉,因为根据Karl Maton的Legitimate Code Theory(合理化语码理论),文科的合理性在于知者而不是知识本身。文科的结构是知识扁平化,而知者呈金字塔结构。出身寒门的我们,在文科方面,一出生就是金字塔的底部,想要往上爬,困难重重。
而理科不一样。理科在知识上是层级结构,而在知者方面是扁平结构。学习理科,并不是为了掌握一套话语体系,而是积累得到普遍承认的知识。从事理工行业的人也更少看重家世,更多看重知识的多少,也就是说,只要你学得好,你就能够往上爬。
换句话说,在文科领域,家学渊源非常重要;而在理科领域,个人的勤奋度起决定作用。作为寒门子弟,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可以拼一拼?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即使是选择理科,寒门子弟又如何能与那些能够进得了名校、请得起名师的孩子竞争?”提出这种问题的人,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寒门子弟在高考中的表现不佳,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好造成的,而不是缺乏名师指点。为什么这样说?请看第二个原因。
第二,高中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需要高智商,也不需要特别高明的技巧,只需要能够坚持重复做一件事情的毅力和耐心。
那些有名师指点的人,唯一的优势就是做题更快。也许他懂的东西比你多得多,但那又怎样?高考又不考!况且,高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也许他做得又快又好,你做得艰难曲折,但只要分数相同,谁知道你们的差异?
记住这一句我用亲身经历背书的话:对寒门子弟来说,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影响我们高考成绩的唯一不利因素是我们的父母,其它都是借口。
说的这里,我有必要澄清一下,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寒门子弟这辈子都不能从事人文领域,而是说最好不要选择人文领域作为起步的方向。等你以后有资源有地位了,再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不迟。我自己也是理科出生,但现在从事的是社会科学研究。如果我一开始就选择文科,恐怕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我的文笔显然不差,甚至可以说比现当代某些作家好得多。但我在文学领域能出头的几率几乎为0,原因就是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支撑。我读中学的时候,整个国家有一种文学热。但用路遥的话来说,那不过是特殊历史造成理科断层的表现——当搞其它的都搞不好的时候,人们只好搞文学。
但这种风气毁了很多人的未来,尤其是寒门子弟。我有不少中学同学,头脑很聪明,但把时间都浪费在写无病呻吟的文章上,以至于大学都没有考上。想来令人扼腕叹息!
3. 做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情
前几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这位朋友是真正的寒门贵子,年纪和我差不多,但事业甩我几条街。我问他觉得自己为什么能走到今天,到底哪些地方做得好。他想了想说:“我觉得我一直遵循一个理念,做我能够控制的事情。”
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读书是他能够控制的事情,只要努力,就能看到结果。所以他努力读书,早早就拿了博士学位;考取专业证书,是他能够控制的事情,只要下功夫,总有一天能考过。所以他刻苦考证,坐拥不少高含金量的证书;做学术,是他能够控制的事情,只要沉得下心,总能做些好的研究。所以,他勤搞科研,每年都能发出好几篇SCI和EI的文章。而走仕途,有太多他无法控制的因素,所以他就不刻意追求。
因为明白这个道理,他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走过的每一步都为后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高的平台、更多的资源,于是可以走得更远。而无法控制的事情坚决不去碰,生活也会因此少许多烦恼。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尤其很多农村的家长,最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务员。因为这个工作稳定,听起来也体面。说句诛心的话,他们大半倒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安稳,而是希望孩子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后可以稳定的拿钱养他们——孩子不过是工具!
然而,寒门子弟最不该做的选择就是考公务员,除非你打定决心一辈子当个基层科员。为什么?因为你的家庭没有任何资源帮助你在公务系统往上爬,而且出身寒门而自带的一些性格缺陷绝对是你走仕途的绊脚石。
历史告诉我们,出身寒门而最后在仕途飞黄腾达之人,要么贪婪,要么残忍(比较一下李世民和朱元璋即可)。理性的讲,国家领导层最好来自富裕阶层。
积极的家庭环境和消极的家庭环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提供条件,不提要求;而后者不提供条件,只提要求。 当那些寒门的家长怂恿自己的子女去考公务员时,从来不会去想自己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但作为他们孩子的你,必须考虑!
做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情的另一层含义是:不要轻易去冒险。这可能和很多人的认知相矛盾,但我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你,这绝对是句金玉良言。
出身寒门意味着你的家庭不是助推剂,是负担;不是退路,是绝路。于是,不少人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反正没有退路,不如博他一把”。可惜,“博他一把”是有退路之人的专利。王思聪可以“博他一把”,甚至“博他十把”,没有任何问题。但你不行,在绝路上赌博,失败后就只剩死路。
我承认,历史上有不少铤而走险最终功成名就的例子,但你没有看到的是更多人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结局。人们总是醉心于谈论那些成功的例子,但这不过是“幸存者谬误”而已。如果对铤而走险和取得成功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双盲实验,我相信实验结果会让很多人打消冒险的念头。
你必须记住,作为寒门子弟,你的目标是实现阶层跃升,而不是快速实现阶层跃升。二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前者是可以计划的,而后者太依赖时运。你都出身寒门了,时运这东西就不要过多考虑了。
成才就像爬山。站在山脚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山顶的风景。出身更好的孩子有直升机、有钱坐索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先爬一截再说。上了200米,我就可以憧憬300米的风光;上了300米,我就可以“觊觎”400米的美景了。
但是,如果我总是在山脚转悠,妄图找到一条一步登顶的捷径,甚至愿意为之攀爬绝壁,我的结局大概只有两种——或者一辈子在山脚转悠,或者摔死。
高考填志愿时,我保守的填了重庆大学,虽然最后的分数可以上更好的学校。我并不为之后悔,相反,我很庆幸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如果我当时冒个险,填个清华、北大或者复旦,最后也上了。但是如果没有上呢?那我就会落到2本。虽然通过努力,我仍然会爬上来,但毕竟更加艰难。
成才是长跑。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甚至,阶层的跃升往往并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如果你想你的后代有更好的平台,那就更要稳扎稳打。这里,胡适的两句话非常适用:“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怕什么成才之路漫漫,“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小结
以上三条,是寒门子弟想要成才必须做到的认知上的准备。下篇我会谈到寒门子弟成才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克服也需要建立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所以《认知篇》放在第一。敬请期待《寒门子弟成才的9条军规(心理篇)》。
【作者简介】
书先生和路夫人,80后大学教师一对。
书先生语言老司机,玩转英语、德语、Python计算机编程;
路夫人旅游达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