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企业有员工就要发工资,薪酬方案是决定员工工作状态最关键的因素,好的薪酬可以激励员工自动自发,不好的薪酬模式会让员工越来越安逸。
好的薪酬,我认为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面向过去的!
薪酬面对过去,还是未来?
面向过去的薪酬
1、工龄工资
这是典型的面向过去的付薪酬模式。
有一家企业从固定工资制改革到计件制,最后有一个工资让大家都觉得非常不满意,那就是工龄工资。
产量2万的员工比产量3万的员工工资还要高,原因就是产量2万的员工是老员工,在公司任职10年,工龄工资就有1000元,最重要的是入职10年的老员工工作状态还非常不好,经常传播负能量,企业却为这样的员工付了高薪酬。
老员工重不重要,看得是当下和未来,而不是过去,过去的10年企业已经为老员工付薪了,就不应该再为过去付薪。
建议:企业应该根据老员工的贡献,让优秀老员工成为企业的合伙人或股东,而不是简单的固定加薪。
2、年终双薪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福利,就是到了年底统一发双薪,这也是面对过去一年的付薪模式,应该调整为目标激励,而不是固定的双薪。
现在普遍使用的三种薪酬模式价值分析:
一、固定薪酬
二、底薪+提成。
三、年薪制/分红。
传统薪酬模式有哪些劣根性?
一、刚性:薪酬水平能上不能下,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不多,要安全、求固定。排斥弹性、向下波动;
二、主观-不可衡量性:缺乏客观衡量标准,喜欢与人比较“与物价、以前、同事、同行比”,就高不就低;
三、表面公平性:追求感觉公平,所谓“不患寡而中患不均”,强化以自我中心的公平,重表面数字忽视背后的价值。
下面分析一些现在中小微企业常用的薪酬模式明显缺点:
固定薪资的缺点:
1、缺乏激励作用,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就报酬多少而言,有薄待绩优者而厚待绩差者之嫌,显得失去公正。若不公平长期存在,则优秀劳动者流失率会增加,留下的都是工作能力较差的劳动者。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技术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分红)奖励…
这种设计最大的缺点是: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2) 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
底薪+提成绩效设计缺点:
1:员工工资越来越高了,企业利润越来越低了。
2:会助长员工关注销售或产量,企业营销费用成本在不断上升!
3:在业务淡季,业务员收入比较低,工作激情难以持续。
KPI模式这种设计缺点:
1、为做绩效而做,缺乏数据支持、专业思维
2、KPI与薪酬挂钩,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3、掉进KPI方法论,忽视它的系统性
4、缺失利他共赢的价值观、绩效文化
年薪制或分红设计缺点:
1:年薪制备受质疑,原因就是它的激励周期太长了。
2:到了年底的时候 ,就是到了考验老板格局的时候。
3:是它忽视了短期的激励而把焦点放在了中长期的激励。
4:无法看到管理者在月度对企业贡献值。
假如今年初你公司某主管月薪是1万元,现在下半年了,他找你要求加薪2000元,你会同意吗?假如你在权衡再三甚至讨价还价后被迫接受,他会感激你吗?在加薪后五个月内,状态还不错,用心整点事。可是五个月后的情形如何?年后,他提出辞职,称有企业愿意付1.5万元请他,你又作何打算?
我曾一直认为薪酬制度要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不宜经常调整。现在我觉得这种看法有问题,除大型企业要强调统一性、整体协调性,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充满活力,必须不断革新机制。只要充分考虑了员工基本利益,新的机制有助激发员工潜能、创造力,实现共赢目标,就必须果敢的有计划的推动组织变革。
我曾工作的一家企业,每年都要做薪酬绩效的变革。过去运用再好的模式,也有保质期、需要“保鲜”,在效用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必须进行优化或变革。
我个人认为:面向未来的薪酬,才是好薪酬方案(面向未来薪酬有哪些?)
1、提成
这是销售岗位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因为这个简单的提成,销售部门员工的状态几乎是整个公司最好的,因为提成是做出结果才有,这是面向未来的,富有强大的激励性。
2、绩效工资
1)管理者
管理者采用KSF薪酬全绩效,可以让管理者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价值,企业也可以提供多渠道给管理者加薪,每一个加薪渠道都是面向未来的,这是管理者最好的薪酬激励模式。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基于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1)给管理者找出核心6-8个绩效价值指标;
(2)在每一个指标上,找到对应的平衡点;
(3)超出平衡点,再设计详细的分配规则。
KSF薪酬全绩效分配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KSF与传统薪酬、考核模式的区别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操作指引
那么设计KSF,到底要从何下手?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岗位价值分析
这个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标(中层管理人员6-8个)
有哪些可量化的数据是企业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营业额、毛利率、员工流失率、主推产品销量、员工培训时间等。
第三步:指标与薪酬融合(设置好权重与激励方式)
每一个指标,都配置对应的绩效工资。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标平均分配工资,要挑重点。
第四步:分析历史数据
过去一年里,营业额是多少?每月营业额?平均营业额,利润额?毛利率多少?成本费用率?转化率?员工流失率?
第五步:选定平衡点
企业和员工最能接受的平衡点,要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第六步:测算、套算
依据历史数据,选取好平衡点,讲选取好的指标,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资额。
2)基层员工
基层员工采用PPV量化薪酬,可以让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多劳多得,不让雷锋吃亏。
“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重点不在于把4人工资分给3个员工,而是先把5个人的活(工作量)先罗列出来,然后对工作进行定价,最后实现3个人拿到4个人的工资。
PPV模式——基于员工个人的产值与价值的薪酬模式
适用对象:二线基础岗位、操作人员
PPV设计原理:
1、多劳多得:让员工为自己干,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应该相对越高;
2、一专多能: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在有主职角色的基础上,让员工可以同时承担更多的工作角色,发挥更大的价值;
3、复合价值:根据工作流程与工作量,以高效为目标,合并部门、岗位的职责功能,3个人干4个人甚至5个人的活,通过优化人效,给员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机会。
PPV结构:
底薪+成果价值+效果产值+特别激励+年终奖
底薪:保障员工基本生活;
成果价值:做事做价值做结果,比如做完这个事,给多少钱;
效果产值:将价值贡献转化为生产力:做完这个事,按这个事产值的销售额按一定比例提成;
特别奖励:对特别贡献的认可和奖励。
那我们如何做做PPV实操呢?
第一步:
先做岗位价值分析,将不同的岗位,其对应的工作内容罗列出来,再为其配上对应的产值价格。(每完成一次这项工作,就可以得到对应的钱)
经过一轮的岗位价值分析,你会发现可能有些岗位其实真的没啥可干的,他完全可以承担跟更多的责任,让其薪酬和价值相匹配。而有些工作没太大价值的,完全没必要因人设岗。
第二步:
制定好对应的工作标准,每一份有产值的工作,都必须要有要求、有标准,要达到制定好标准,才能拿到对应的产值工资。比如说,公司财务,她的部分工作室完成每月财务报表,这项工作价值1500元,她必须做完才能拿到。
这样做,你会发现,每个员工不仅仅要对过程负责,还要对结果负责。对企业来说,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仅仅需要去做这个事,你还要做出结果,才可以拿到产值。
其实PPV模式的好处在于:
1、公司能按实际工作量配置人员,减少人效浪费。
2、员工可以在不影响本职情况下,身兼多职,一专多长,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须有结果,才有产值,这样就要求员工必须对结果负责。
如果有员工离职了,企业不必急着找人,可以把他的工作量化算产值,分配给其他员工,对其他人来说,是一个加薪机会,对企业来说,提高了人效,共赢。
3、目标奖励
1)单向驱动
员工不用掏钱,只要做到就有奖励,这样的激励性比较弱,很多企业把目标定得很高,员工觉得目标根本无法达成,最后选择放弃努力;
2)双向驱动
员工需要先投入资金,共识目标,达成目标给予N倍奖励,目标没有达成,本金归公司所有,这样的激励效果是最好的,只要员工肯定投入资金,说明就把目标当成真正的目标去努力,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请问你企业的薪酬模式是面对过去,还是未来为主?欢迎评论!
对此,您有更好的建议和看法? 欢迎评论、交流(请留下你的足迹)欢迎添加下面,小编个人号保持更紧密交流
运营作者|曾老师 (xcjx5200 )
职位|咨询师
【分享是一种美德,特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及启发】记得收藏并关注本号!学习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激励机制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