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三年—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焦虑和不安。不知道大家在焦虑时会想些什么,会困惑些什么。回忆过往,我焦虑最多的问题便是: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在这些方面我不如别人?怎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为此我挣扎过、抱怨过、痛苦过,但幸运的是,在研究生三年中,我慢慢找到了方向,内心更加笃定和平和。而这份笃定和平和也是支撑我继续勇敢地走下去的力量,感恩。下面,邀请您一起观赏我三年的心理路程,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本科结束的时候,我曾经郑重地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成为更强大的自己”。通过网络信息,最终得到了大家都一致认同的答案:多读书。“读书”这两个字眼有着很大的魔力,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当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我开始尝试阅读各类书籍,关于自我、沟通、教育等,然后是一些心理学书籍,如《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从这些伟大的著作中,我收获颇多,也慢慢养成了每天阅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中,讲述著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思想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带给我的触动最大。阿德勒所倡导的“目的论”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这一思想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即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的。是的,接纳自己而不是一味否定自己,然后才能获得改变的力量。请相信,人人都可以发生改变,只要你有接纳自己和开始改变的决心。
除了书籍,我还要特别感谢优质的网络资源,如公众号、知乎等。都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于我来说,只要做好时间管理,网络大多是好的一面,拓展视野、洗涤心灵。优质的公众号如“逆刘而上”、“高冷冷”、“徐慢慢的心理漫画”等,他们非常实用的干货解决了我成长路上的诸多困惑。让我坚信普通人通过正确的方法论也是可以逆袭的,让我明白自己内心的焦虑是有办法可以缓解的,而且我不是孤身一人。和书籍一样,这些干货除了给出一些切实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作者们用真实的案例让我相信改变的力量。谢谢他们温暖了我,治愈了我,帮助了我。
此外,通过阅读书籍和优质资源,我发现了自己对心理学的兴趣,通过自我觉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心。为了更好地学习心理学知识,除了上述途径,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交流活动,通过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对话,治愈了我来自原生家庭的伤痛,能够更加认可自己,更好地和别人沟通,更认真地体会着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感动。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分享给大家:1、要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和取悦自己。当我们过度焦虑和否定自己时,抱抱角落里那个受伤的小孩,试着原谅和理解她。爱自己、允许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在这世上生活的底气。2、要学会真诚。正如杨幂所说“极致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面对自己真诚(接纳自己)、面对他人真诚(信赖),便会有一股极强的力量支撑着你。3、要学会倾听和包容他人。因为人固有的自恋属性,很多人在听别人讲述时往往更加急于表达自己,而忽略了倾诉者的感受。而如果你能认真倾听,让对方感觉你敞开心扉,虔诚地聆听并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感觉自己有了影响力,也更能建立彼此的联结。
更加惊喜的是,我在研一养成了记录的习惯,利用输出倒逼输入。我非常喜欢的博主高冷冷曾经提到过:“人应该学会,减少与自己对话的时间”。我的理解是,不要一个人空想,这样会让自己走进无限的循环,而通过写下来则可以梳理思路,聚焦于解决问题本身。当然,借助外界来进行适当的注意力转移也非常必要。截止目前,我在为知笔记APP上已经记录了将近1000条笔记,包括读书笔记、日记、学习计划、内心觉察、教育记录等等。这个习惯促使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绝对是受益终身,我会继续坚持的,也推荐给你们。
现在的我,可以拥有自己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感恩一切。现在的我,内心依然存在忐忑、焦虑、畏惧这些情绪,但是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我:没关系的,慢慢来,承认并且允许自己。是的,我羡慕董卿的优雅,佩服苏东坡的豁达,赞叹杨绛先生的通透。但是,我知道,接纳、真诚、勇敢、自律、热爱,这些会给予我强大的力量,让我有勇气抵御外界的风霜,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我们一起成长!
以上便是我对自己的进一步理解,欢迎各位批评指正,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