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终于如释重负,颇有得到飞升之感。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还不是养娃那一地鸡毛。
01.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事情要从一条朋友圈消息说起,几周前,我发了一条消息,本意是想晒娃说话的霸气口吻,却暴露她现在吃饭还要人喂的情况。
结果,立马有朋友评论说,三岁的小朋友不应该让人喂饭了,还说她家的孩子两岁时就自己吃饭了。
对于一个以相夫教子为主业,操持家庭为己任的全职宝妈来说,这无疑是当面打脸,还要问你,“该不该打?服不服?”
宝宝两岁8个月,半年前就能自己吃饭。只是这三个月来,看着弟弟吃辅食时大人喂,她就起幺蛾子了,经常边吃边玩,偶尔故意弄洒饭菜,再不就吃几口跑了。等大人看不下去,抓她喂饭,她很配合,脸上还洋溢着得意的笑。
虽说不想与别人家的孩子比,但想到自己和爸妈,三个人整天因吃饭而忙得团团转,心情顿时烦躁了,是时候扭转局面了。
02.你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能力
决定不再喂饭后,我对孩子和姥姥说:“宝宝,你已经能自己吃饭了。以后要自己吃,大人不会再喂了。”宝宝笑笑说好。午饭时,她照常来餐桌看一眼就跑了。姥姥随即拿起饭碗追,“宝宝,你来尝一尝,这个很好吃的。”
不出我所料,姥姥的确是大麻烦,我强忍着火,平静的说,“妈,不要再喂了,她自己会吃的。”
接下来是姥姥长篇大论的教导,“让她自己吃,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呢?不要听人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就我们就得怎样。吃饭这件事早晚都会的,长大了自然就会吃了,现在她不想自己吃,喂一下有什么关系?”
我尽量以和气的口吻回答,“吃饭这件事,先听我的吧。这几天都不要喂饭,我们试试看,好吧?”
小家伙看出了我们的分歧,趁机跑到饭桌边说:“姥姥,你喂宝宝吃吧。”
姥姥乐开花了,以往要追着喂,这回主动送上门,立马又拿起饭碗。
“没有人喂饭了,上午已经说好了的。”这一次我没那么和气,口气坚如磐石,不怒而威。姥姥也意识到我的坚决,放下碗筷说,“快来,宝宝自己吃,你是最能干的。”
拉锯战几个回合,孩子终于坐到餐桌前。她磨磨蹭蹭、味同嚼蜡,比吃药还不爽的吃着饭。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严格履行这个约定,虽然状况百出,但一切都在推进。有几次她闹情绪,刚吃完饭就嚷着要吃零食,说自己没吃饱。我和她重申零食规则:只有上午茶和下午茶时间可以吃零食;其他时间,只能喝水。
小家伙哪肯善罢甘休,哭闹不止。姥姥又N次的坐不住板凳对我说教,“只要孩子不哭,给她点零食又能怎样,总不能饿着孩子……”
本想饿她一顿会最有效果,然而迫于外忧内患 不得不给她碗饭。看她很满足的吃完,我又同她商量着补充零食规则:以后不吃饭就没有零食;过了吃饭时间没吃饱也不会有人再去热饭。
一个星期过去,宝宝吃饭终于步入了正轨。姥姥也非常开心,总夸赞宝宝长本事。随着不断的认可和鼓励,宝宝更热衷于独立做事,比如,够不到水龙头的她坚持自己洗手,她会搬个小板凳站在上面洗;她会自己穿裤子,穿鞋;连上完厕所,也要自己擦屁……每当做完这些,她都会很开心的说,“宝宝好厉害,能自己怎样怎样了,宝宝长大了。……”
03.爱她,请放手
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
当我们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情时,我们就在一点点的毁掉孩子,哪怕以爱的名义。这种行为不但没有营造培养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环境,还亲手破坏孩子自发、本能的独立精神。
超级家长关爱下成长的孩子,是倒霉的孩子!
所谓的“超级”,只是家长寻求自我价值而已。超级家长往往上进心极强,不仅有成功的社会角色,在家庭生活中也力求掌控全局,一切做到最好。表面上,超级家长是过度关注孩子,实际上,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价值感。更糟的是,他们似乎意识不到孩子同样需要价值感。
在超级家长的包办下,孩子被剥夺学习和尝新的机会,无从感知由不会到会的成功体验。长此以往,自我价值感尽失。一个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怎能活得积极快乐,自信自强?
为此,不要再以“家长做起来又快又好,而孩子做起来有些吃力”为理由剥夺孩子学习独立、发展生活技能的机会。
放手让孩子去做吧,孩子的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很多妈妈认为学习和成长是件困难的事情。其实,只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不断的鼓励,稍加训练,孩子的能力,尤其是进步的速度,往往超过成年人。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对新事物、新技能有自发的兴趣,当孩子发现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以往不会的事情的时候,会产生莫名的喜悦和激励,这种情感又成为孩子尝新的动力。成功体验、自我认可、价值感、自我认知就这样不断的推进式形成,孩子突然之间就长大了。
抱怨孩子缺乏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的家长,是时候反省是否给孩子营造了足够的环境,在埋怨孩子的同时,家长要负同等责任。
04.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观念上要认同三岁的孩子是可以培养出自理能力的。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待上半年就会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
当然,这些自理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经过训练而掌握的。
所以,不要以为宝宝小就什么都学不会。更不要觉得宝宝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是一个训练过程。大一点的孩子也不例外,只是会相对容易一些而已。
作为妈妈,我们不仅要明确这个观点,还要说服家里的其他人,尤其是帮忙带孩子的老人。
营造学习环境,允许孩子犯错。
让孩子独立吃饭,大人就不要伸手,也不要计较孩子一顿饭吃多长时间,掉多少米粒子。每一个技能的学习过程都是在不断犯错中精进的。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进步,而不是问题。
给孩子一些帮助和训练。
孩子是乐于尝试的。但由于年龄和发育的限制,很难一下子得心应手。我们应给他们指导和帮助,比如分步讲解、动手示范,让孩子一点点的学。
多鼓励,多肯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要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不要批评和斥责,那样只会让孩子对自己失望,并产生抵触。
关心孩子内心世界,识别孩子真正目的。
有时,孩子不是不会,而是故意不做。
正如我家的宝宝,她不肯自己吃饭是因为看到弟弟喂着吃,心里不平衡,也想取得同样的关注和同等待遇。
为此,我们没有苛责她,而是刻意多关注她,比如长辈谈论弟弟的趣事时,我会说,宝宝小时候怎样……不让她感觉被忽视。我还延长了和她的共读时间,告诉她这是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还会尽量安排两个孩子协作,比如一起搭积木、玩球,营造和谐的气氛,减少孩子间的竞争感。
只要我们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总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不说教,不打骂,定个规则。
从自身童年的经历可以明白,妈妈的大道理不过是无效的说教。妈妈的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只会让幼小的心灵害怕,内疚或羞愧。并无其他益处。
当我们为人母,就不要再对孩子使用这些拙劣的办法。不妨和孩子定一个规则。
在轻松的氛围里,和孩子讲好零食时间,讲好没有吃饭就没有零食。让孩子对“不乖”的家长做监督,往往定出的规则,孩子更容易坚守。
对孩子,我们越是早放手,孩子就会越快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