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章节与我最近的一些思考有一些关联,也就是关于学习与培训、财富与慈善、付出与收获等的感悟,感谢陆菲老师的领读音频,总能将整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提炼与讲解,每每听之,总是受益匪浅。
R:阅读片段
①我从来不会屈尊去学什么销售,像你这样的人士也不应该从事写作。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作家,而你只不过是一位商人,这并不一样;②即使我需要到学校接受再教育也是为了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绝不是为了去当什么销售员,我讨厌那些销售员,他们眼里只有钱;③给予,然后获得。
I1:简要重述知识+加深理解
关于学习的目的,大多数人是为了精进自己的专业业务,然后获得专业领域内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职位,接着拥有更多的开支,缴纳更多的税款,永远都陷入财务的陷阱之中,身处“老鼠圈”而跳不出来,而当事人却觉得自己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生活在一种错误的普遍认知之中。这样的人对于周遭的环境更多的是索取,因为压力很大,担子很重,所以希望占有更多的资源,认为自身有了足够的能力才能给予社会需要的。
I2:总结启发收获+吸纳内化
对于学习,富人(少数人)更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这些培训可能跟自身的专业完全不相关,但肯定与当前个体能力缺失的部分正相关,通过培训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逻辑,然后匹配装载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使自己更能适应环境,并拥有脱离于某一现状的能力。真正的富人(长久)认识到给予的重要性,通过给予,增加社会认同,增强自我认同,强大的认同感会让给予者反而收获更多。
A1:关联经历体验+进入情境
①关于学习与培训。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在我国社会认知中一直都是最高尚、最让人称道的职业,古有五谷不分的酸秀才,现有博士公务员,相反商人也一直处于九流之末。
提到钱才,读书人都是表面上不屑一顾,然则对于金钱的渴望可能相较而言可能更加强烈,又因为自身身份认同,所以压抑着自己的金钱欲望,用精神和言语上的鄙视来抵御内心的迫切需求,对于富人他们是既鄙视又偷偷羡慕,而一旦拥有某样权力或者地位,欲望就会难以压抑。其实这一些都是畸形的金钱观造成的,而造成的原因,除了我国长久历史遗留的精神传承之外,还在于当前缺失的财富教育。(强烈安利大家阅读欧神的一篇文章《大学生为什么不给官做了》)
相反富人由于能够金钱的实际内涵,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合适的理念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所以无论是内心还是行动都是一种肯定的态度。他们不注重单一固定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而在于补齐自己的短板,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合为一种能力,一种让自我认知成为体系的能力。
②关于财富与慈善。
六一儿童节带着孩子参加了早教中心的慈善拍卖活动,学校要求孩子提供一件全新的玩具或者绘本用于拍卖,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于福利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孩子财商的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公益意识,使孩子拥有富足的内心。然而对于3周岁的孩子,这种嘈杂的环境以及拍卖的形式,孩子参与程度很低。我跟孩子妈一起筹备了爱心义卖,调配好了蜂蜜柚子茶,配以可爱的吸管作为礼物营销。女儿从一开始紧紧拉着我们的衣袖,到最后追着小朋友出售,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我想这对他真的是意义非凡。
拍卖与义卖后,所有的钱都捐给了福利院,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很快乐。回家的路上,老婆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该捐全部,还是捐收益。”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最后的结果让我很受启发——我们对慈善的认识可能完全是错误的。
《易经》曰:“元者,善之长也。”,就是说开始求学,开始追求德行地进步就是善,也就是说其实善和金钱本身就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对于慈善的概念可能更多的是倾其所有的给予,付出我们最大的能力,就如同国外的大富豪所提倡的那样——裸捐,原本的我对于这个做法相当崇拜,对于国内的超级富豪却嗤之以鼻。通过这次爱心拍卖后的讨论,我突然发现这个观念可能有些偏差。国外的富豪之所以会大肆地慈善,爱心与公益之心的确占有很大地成份,但其实质也是合理避税地一种方式,有的时候甚至是故作姿态地慈善。
我现在所认识到地慈善,其实是一种可持续性。就如同孩子爱心拍卖与义卖应该只捐收益,而不是连同本金地全部。因为对于成人和孩子来说,这件事情本身是一种损失,我们不仅奉献了自己地爱心,而且连带着自己地本金也损失了,请问这样地活动能够持续下去吗?这对于孩子是不是一个很好地体验呢?明显不是。所以做好事只能在3月5号,这样地爱心拍卖与义卖也就只能搞一次。所以好地慈善可能真的不是倾其所有,而是“每买一瓶饮料,我们将捐赠5分钱给希望小学”——因为这是可持续性地善,不是一锤子买卖。
③关于付出与收获。
其实这个理念也是我转业后至今才完全树立起来地,因为参加了易效能的时间管理课程,易效能是一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公司,学员已经超过百万计,如何服务这么多的学员践行,又能增强大家的链接呢?课程结束后有一个持续90天的践行。这个践行体系极少有易效能公司的人员实际性参加,所有的教练(类似于预见财富平台的财富天使)都是一种义务劳动,班组长都是自愿担任。易效能倡导的理念为:“分享越多,收获越多;服务越大,效能越大”,我想这个观念和罗伯特清崎先生是高度一致的。
通过易效能的90天践行,我跟陆菲老师产生了同一个观念。因为我是组长,为了更好的融入践行团体,服务我的小组成员,我需要比其他人更多的了解规则,去更好的践行,这个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撑小组场面,班级分享我报名了好几次,要知道我可是最不喜欢发言的闷骚者,然后通过参与,我发现我对整个知识体系、对软件的操作使用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我还从周围思想同频的小伙伴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以及完全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因为投入我得到了更多。
A2:结合知识体验+实践运用
①加强学习,多参加优质的有偿培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用富人心态更多地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待我们周遭地世界,去发现不一样的世界;②扶贫先扶智(志),财商的贫穷是根源上的贫穷,结合自己的年度计划,筹备组织线下的财商桌游,启发身边有意愿的朋友走出“楚门的世界”;③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更多地聆听与服务,将自己地认知进行分享,通过“分享——反馈——完善——分享”“聆听——吸收——反思内化——输出”两个四步回路,更新迭代与提升自己地思维和能力体系,更好地理解与实践“分享=收获”的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