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感
《向死而生》读书分享

《向死而生》读书分享

作者: 6426bc6bcaed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22:33 被阅读147次
向死而生

前天,我所在的一个读书群里的小白老师邀请我,在读书群里语音分享一本书。要求30-45分钟。我选择的是李开复老师的《向死而生》。我掐着时间,没超时。

我认为读书分享应该更多地介绍作者的文字,少部分自己的体会,所以大部分我是阅读原文的。只有大概1/10自己的体会吧。掌握好语速,发音,最后,大家还都挺喜欢的。第一次语音分享一本书,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所以,今天把《向死而生》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再次记录下来,喜欢的朋友可以把书买来,细细得看。这本书,我认为值得看很多遍。

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呢?

因为我在骨折受伤期间承受了很多的痛苦,有时候疼得要死要活的。那时候就想弄明白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然后我读了几本书,写下了一篇文章《我由心而发,感受“为何而生?”》文中我写道:

我更坚定了生活是跟美好紧密连在一起的,而所有生活的痛苦并不是想要把你打败,而是要让你变得更好,更清醒,更智慧,更感恩,更坚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若要成为传世宝剑,千般锻打,淬火,研磨,就是必经之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若要成为冬季飘香的梅花,就必须要承受那种刺骨的寒冷。

自然和宇宙的力量无穷无尽,每一个安排似乎都是偶然,却又都是一种必然。

宇宙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这也是很多宗教人士,圣人先贤,学者哲人想要弄清楚明白的。”

下面是我在读书群里分享的一些书摘。

企业家柳传志在推荐序中写道:

他能把在大企业中积累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创业者,始终对创新充满激情,这都让我对他心生敬佩。

今天,看到他的癌症治疗很有成效,又把心路历程和反思反省整理成文字分享给读者,相信不仅会对所有人的健康生活有所启发,对创业创新的年轻人更是一种如何面对坎坷的激励。

企业家郭台铭写道:

和开复的友谊已经超过20年,我们一路走来,彼此认同。他积极、严谨和奋进的专业形象一直让人尊重。但或许正是这种长期压力状态给他的身体埋下了病患的种子。得知他患癌的噩耗,我立刻建议转诊台大医院。如我们所期望的,淋巴癌并没能击垮他,他用自己的乐观和坚毅面对了一切。而且,在治疗期间,公司业绩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也彰显出开复的领导力和管理力。

企业家任志强写道:

我是在手机上阅读开复的新书草稿的。满满的一锅“鸡汤”让人真是“醉”了。我们都是生活中有过各种复杂经历的人,每个人都因经历的不同,而对生的意义理解不同。也因此有了相似的感觉。

每当人们面对艰难困苦的环境时,通常对人生道路的认识会更深刻。如果是一帆风顺,所有的获得都太容易,反而对这些成果不会太珍惜,也不会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挖掘。人生的道路其实是一段不断探索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会更加努力地追求。

人生中常被问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实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寻找人生目的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

许多人常常在抱怨自己的命运,抱怨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抱怨自己没有获得成功,没有荣誉,缺少财富,因而抱怨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其实他们最缺少的正是对自我的理解和对人生未来的追求。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帮你,真正要面对一切困难的是你自己。如果自己都对未来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和努力,那你又怎么会有未来呢?

有些人曾问我:“面对问题时,你没有压力吗?”我说有,但这个压力并不太大,因为我曾经被不公地关进了监狱。面对的是“牢狱之灾”,也有狱友称之为面对人生政治上的“死亡”。

但我靠对自己的信任,顽强地渡过了这一关,坦然面对了各种考验。没有被监狱的生活摧毁我的意志。

如果一个人能承担起这种面对“死亡”的考验,那么任何其他的压力,就都变得没有那么沉重了。俗话说,有“大不了一死”的决心时,困难就不再是一座高高的大山,就变成了你阅读人生中的又一道美景。

为什么我会被开复的“鸡汤”深深吸引,并一口气读完,以至于眼睛都变得涩涩的,分不清是累的,还是被感动的。正因为我与开复有着类似的“死亡”经历。

不同的是,我最多是“政治”上的“死亡”,永远会背上“犯罪分子”的招牌。但开复面对的是身体上的死亡。面对人的生命的结束,这比我面对的“死亡”更沉重了许多倍。因此开复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也比我更深了一层。

真正考验一个人对生命和对人生道路认识的,正是如何面对“死亡”。从当你知道这一消息或说可能时,这个世界就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最容易被击碎的是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梦和那颗对未来充满爱但却无比脆弱的心。如果当事人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对并拼命努力争取的顽强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李开复老师在序言中写到:

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出版一本这样的书。一直以来,我笃信且奉行不辍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我总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癌症降临之前,我的事业成就可谓一帆风顺。二十六岁时,博士论文就得到《纽约时报》半版报道,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之后投效苹果、微软及谷歌这三大引领世界科技的公司,都快速得到拔擢,担任华人最高层的职务;我还曾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2009年,我更决心自己创业,意气风发地创办创新工场;在中国,我有数千万的微博粉丝,是许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青年导师”……数十年来,尽管劳碌繁忙,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我其实志得意满,毕竟自己想做的事多半都能实践,眼前还有无尽的前程,等待我去开拓。

我始终奋斗不懈,在人生的路上,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但显然我学得还不够,生命还想教我更多的功课。

在五十二岁生日前不久,我被医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身体在我多年来的摧残之后,发出最严正的抗议,要我正视它的存在;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和癌细胞交手的诊治过程备受痛苦,让我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刹那间,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

我终于放下热爱的工作,回到台湾接受治疗,被迫补修死亡学分。这段不在我人生计划里的“假期”,意外让我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除了我的身体有待修补,没想到,我的心灵也神奇般地得到滋养。这是这本书之所以面世的原因。

我想告诉大家我在病中的体悟,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无尽的爱,让我懂得分辨真正有意义、值得我奋力去追求的是什么。这段意外之旅还让我看到自己过往的盲点,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多年来,名利的浮涨让我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轴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力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因为朗读速度比较快,以上文字大概是我语音分享的很小的一部分。今天40分钟的语音分享中,我得到了大家的鼓励。也积累了分享读书的经验。

最后,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经历过痛苦,感觉再次读这本书,又加深了一些体会。

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祝健康,平安得过好每一天。

第一次语音分享收获满满

相关文章

  • 《向死而生》读书分享

    前天,我所在的一个读书群里的小白老师邀请我,在读书群里语音分享一本书。要求30-45分钟。我选择的是李开复老师的《...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今天跟着罗振宇在他的《逻辑思维》中学会了“向死而生”这个概念,很想与大家分享 “向死而生”什么意思? 朝...

  • 向死而生,向死而生

    九月忧伤,十月耻辱。 那天,莞尔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十八层。顿时各种牛头马面的小鬼扑身而来热情相拥。莞尔虽觉已经...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好像起了个很惨烈的标题, 但实际上只是几件身边发生的事,而且重点是生。 一 前天晚上和小熊聊天, 他抽着烟——我看...

  • 《遗愿清单》-向死而生的勇气

    读书笔记143--《遗愿清单》-向死而生的勇气 ...

  • 丁丁读书:向死而生

    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罗振宇这个人,后来再听到他的名字就是关于他的《逻辑思维》,但是却从没有真正想过要找来听一听。今天...

  • 【读书清单】向死而生②

    001.生命是严厉的导师。 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为了学习,而且我们是各自选择一种人生模式来进行学习、磨炼自己的灵魂。...

  • 《读书清单》向死而生①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不跟别人后面,走与众不同的路。 001.与死亡交手。 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但如果有一...

  • 【读书清单】向死而生③

    当重病来临,如何才有向死而生的勇气?不如防患于未然吧,听一听李教授的心得。 001.好睡眠的秘诀。 因人而异。专家...

  • 向死而生——《死亡如此多情》读书分享

    在读这本书第二天的时候,恰好看到一条新闻:有一对母女从福岛归来,过海关的时候发现旅客携带的一块“能量石”,核辐射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死而生》读书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z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