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李焕英”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身上有着天下母亲的优秀品质。
(一)
父亲在世的最后六年,身体不大好。几乎每到周末,我都会回老家一趟。即使什么也不做,父亲也很高兴。他盼望过周末,喜欢儿女们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景象。
每当我回老家,我的“李焕英”就情不自禁地打电话给邻村二妹、四妹:你姐回来啦!二妹、四妹闻讯后就托家带口地聚拢过来。每家有四口人,常常是全家上阵。娘家原本平静如茶的生活就会因孩子们的到来而变得沸腾起来。
这时候,我的“李焕英”最忙了。在前一两天就思忖着要给儿女们做喜欢吃的饭菜:烙油饼、包饺子、蒸面皮、摊煎饼、做玉米坨坨......凡是我们想要吃的,她总会不嫌麻烦不嫌累的变着花样早早准备就绪。
我们尤其喜欢吃正宗的乔面饸饹。几十年来,每逢去外婆家,我的“李焕英”总会让四舅帮忙在邻村买上一大袋乔麦面粉。然后自己骑自行车带回家。一路上载着满满的喜悦与期待,就为儿女们星期天回来能吃上自家压的筋道可口的乔面饸饹。
记得给父亲的常常是刚压好的煎汤饸饹,我的“李焕英”说刚从锅里压出来的饸饹最好吃。随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和,喜欢吃煎汤的,里面放些许葱花、香菜,热乎乎的爽滑可口;喜欢吃凉拌的,伴点油泼辣子、葱花,口感筋道,吃完后再来一碗热汤下肚,舒服之感溢于言表。
2019年,过了春节,我的“李焕英”腰椎间盘突出,影响干活。我接她去医院看病,住院的一周时间,由于儿女们都忙于工作生活,她一人在医院里治病。春天容易倒春寒,天气骤冷。我准备买件夹厚衣服送过去。谁知,她一再叮嘱不让去送。说,医院不冷,坐出租车的百十多元钱能买一套新衣服。我知道她是不让乱破费,咋能不冷?
我的“李焕英”病好些后,出了院,我接她来家住。第二天,她就乘公交车去看生病的三舅。说三舅小时候常常帮她干活。然后接连几天,去陪伴三舅,催促吃饭,给夹馍菜、砸核桃、剥橘子。又从我家烙菜合送过去。
过后,给我蒸馍、包饺子,并从街上买来一袋子面粉提到我家。她已是70多岁的人了,自己上楼都气喘吁吁,不知一人怎么提一袋子面粉上楼的(我家住四楼)?我很是心疼。
(二)
老家房前屋后的菜地,整体有序。一方块一方块,被各种瓜豆蔬菜分割开来。
以前的菜地是父亲一直侍弄的。父亲每天起床很早,说是为了锻炼身体,在他的菜地精心经营着。每次回老家,门前两边各种瓜豆蔬菜抢先夺你眼球,个个搔首弄姿,像是要欢迎客人、引人注意、让被夸赞似的。
父亲走后,我的“李焕英”接手整理菜地。我们有时在想,那么高的菜架,她怎么能有力气去插扦呢?但是几年来,她把菜地依然打理得井井有条。
春夏时节,油菜花开了,黄澄澄的。芥菜花开了,小小的,淡淡的,散发着清香。蜜蜂嗡嗡地在花丛中飞着,一个个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长长的绿豆角挂在藤蔓上,自由自在生长着。蒜苗如一列列哨兵,横竖齐整。
韭菜被齐刷刷地割了一茬,几天不见,又冒出一茬,绿油油的。它长得快,吃不了就送给亲戚邻里。时间一长,乡亲邻里都知道她家的韭菜长势喜人,有做饭急需的,像包韭菜包子,烙菜合子的,不用到街上买了,过来自个铲。用多少铲多少,反正是自家种的,吃不掉就白长了,我的“李焕英”总是这样说。
初秋时节,我的“李焕英”重新翻整菜地。大蒜经过分瓣,剥皮,一颗一颗栽入地里。菠菜籽撒落一畦,一两周后,悄悄钻出地面。经冬天酝酿,来年春天,新一轮生命又蓬蓬勃勃成长起来。
每次无论回老家去,还是有人来渭南,我的“李焕英”都将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装满大兜小袋。说自己种的,无公害;买外边的,比较贵了。勤劳节俭的她,总是这样把爱装在大兜小袋里,它盛满了无限。
我的“李焕英”说,上学时,先要把书保护好,书都保护不好怎么能念好书。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天下孝为先。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就像母鸡找着吃的都是先给小鸡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