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24假道伐虢

作者: 行动就是生产力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01:19 被阅读0次

从小,我们就学习过“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大致内容就是,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就借口说虢国侵犯他们的边界,要灭了虢国。可是晋国和虢国之间还隔了一个虞国。大夫荀息提了一个建议,用香车宝马讨好目光短浅的虞国国君即可。晋献公虽有不舍,但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虞国国君贪财好利,没有听宫之奇的建议,同意晋国借道攻打虢国。结果,虢国被灭,晋国军队在打道回府的途中,顺势灭了虞国,香车宝马又回到了晋献公的手中。

唇亡齿寒

当初在学习这个故事的时候,真是叫人扼腕叹息。虞国和虢国有如唇齿相依,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但是,因为虞国国君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及长远利益,导致国家被灭。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下《三十六计》中假道伐虢这一计。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这两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处于敌我两个大国之间,当敌方威胁要它屈从的时候,我方可以出兵支援小国。如果小国面临胁迫,我国只说不做,不派兵增援,是不会被相信的。

对于假道伐虢这一计,我还是想说一说“唇亡齿寒”的故事。其实,借道出去的弱小国家是心存幻想的,利用强劲国家灭了自己的邻国,自己还能得到丰厚的报酬和利益,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攀附强国,得到强国的庇护或与之为友。但这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正是因为心存侥幸,才导致自己的国家也被灭。因此,想要立于不败之地,自己就得足够强大。

相关文章

  • 36计|24假道伐虢

    从小,我们就学习过“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大致内容就是,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就借口说...

  • 《假道伐虢中的假道》

    “假道伐虢”本是《三十六计》里,混战计中的最后一计。《三十六计》里关于“假道伐虢”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两大之间,敌...

  • 单细胞36计之24---在火山图上标记基因名字

    24、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代码来源 下面...

  • 假道伐虢

    今天读36计的第24计,假道伐虢---借机渗透,夺取胜利。 这个计谋的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

  • 【文魁大脑网络课第七季武林计划】唐门 侯侯 第四次案例

    一、三十六计 23.远交近攻 一休和尚拿一捆软软的香蕉进贡菩萨。 24.假道伐虢 闹钟一响,假道士就出门去法国。 ...

  • 假道伐虢

    “喂喂喂,观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张大帅在前方现场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连忙劝阻虞...

  • 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原文是:“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易经六十四卦之泽水困卦,其卦...

  • 【老秦人的故事】8、一匡天下(下)

    5、假道伐虢 话说晋国国内被骊姬搞得乱七八糟,但是在国外假道伐虢却赢得了一个满堂彩。 话说虞、虢二国都是公爵国,比...

  • 文魁大脑武林计划第七季第四次作业-成长部落 董小飞

    1.23-远交近攻:小和尚看见远远有辆公交开过来,赶紧把近处的公鸡抱走,面的公鸡被压到 24-假道伐虢 假道士出来...

  • 读林汉达《春秋战国故事》笔记【7】

    晋国 假虞国之道伐虢国。 晋献公这一举,给历史贡献了很多亮点: 一、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二、虞国宫之奇,在亡国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计|24假道伐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gt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