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课堂现象:教师
教师满怀激情地讲述着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非常动人,他看到学生也全神贯注 PPT 演示,一会儿播放视频,一会儿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学生也不时点点头。
课堂现象:学生
学生1:心不在焉,一会看看黑板,一会儿低头沉思,然后专注于自己的玩具。
学生2:聚精会神,认真做笔记,并且努力的记住所教的内容。
学生3:听课时,会进行推理并自问"为什么会那样","如果……会发生什么","如何用于实际"等等。她努力寻找所学知识的意义,并将其同以前所学内容相联系。
检测结果:
当堂检测时,学生3得了95分,学生2得了65分,学生1得了50分
这三个学生获得的成绩都不一样,和他的听课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学生已完全没有听课或者这样的分是理所应当的,而学生二认真的听讲为什么才得了65分呢?
显然第二个学生只运用了低阶的记忆,而没有动用高阶思维。
只记忆没有质疑性的思考就不容易理解学会所学的东西。
而学生三运用了高级思维,不断的思考批判质疑,学习到的东西就比较扎实。
如果想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设计能够调动学生高级思维的活动,不是一味的讲解。
如果老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进行适当的提问,那么学生一和二的现象可能就会避免,因为他要时刻注意老师是否会提问到自己而进行不断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