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09715/8471c089dec7355a.png)
生,吾之福;命,吾之祸。
养,吾之道;育,吾之法。
吾之心身,吾之天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生命:
- 儒家持天命观;
- 佛家持色空观;
- 道家持持积极的“我命观”。
养生之道溯本求源实则来源于道家,道家创造积累了一整套延年益寿的养生理论和方术,其效果已被长期的健身实践所证明。用现代医学和生理学考察,道教的静功与动功,都在尽力减少体内生命能的损耗,又增强肌体对生命能的输送、吸收和利用,从而获得了延年益寿的成果。
看过武侠小说和玄幻小说的朋友对内力、灵力、仙力等玄幻名词都不陌生,均认为人体(或者经过修炼后的超人体)拥有某种“先天元气”类的能量。这个能量是恒定的,除非经过特殊修炼手段予以加强和补充。人出生开始这个能量处于顶峰,而后伴随生命进程,逐渐耗损, 直至生命自然结束。
可以将此能量定义为生命力。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生命力银行,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开始开具的生命力银行账户。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9715/12b9c7e807f0fe2d.jpg)
- 出生时生命力拥有最大值。生命力银行账户余额此时处于峰值。对大多数人这个峰值就是最大值,不会再增加。少数人可以增加这个峰值;
- 出生后将在与自己相处和与环境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消耗生命力。生命力银行账户余额逐渐减少。通常减少不可逆。细胞医学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端粒体变短,似乎印证了这个假设;
- 正确地与自己和环境相处是最佳降低生命力消耗的方法。生命力银行账户余额是人的生命力资本,恰当地对这个账户进行理财和投资可以获得收益,收益通常是延缓账户余额降低速度,少数情形甚至可以增加账户余额;
- 生命力消耗殆尽时,面临衰老和死亡。生命力银行账户余额接近于零的时候可能被随时销户,回归零状态。极少数超越者可能会获得更多余额或者进入更高级的生命形态(对应中国的仙人飞升、不老传说);
- 生命力最大值和消耗速度决定了人生命的长度,生命力消耗的效率决定了生命的质量。后天努力可以相对提升生命力最大值,也可以提高生命力消耗的效率。
因此,有了本文开头的“生,吾之福;命,吾之祸”的描述。出生之时,新生儿聚集了天地精华父母骨肉(不是玄幻,这样说最恰当,天地创造生命就是奇迹,父母养育就是恩德),拥有“福”的最佳状态,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峰值,是生命力银行的最大余额。人生在世,一边成长一边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依靠消耗“福”(消耗生命力、支取生命力银行账户余额)来获得成功和满足,因此,人生活的过程就是用“祸”消耗“福”的过程。因此有了“生而福命而祸”的观点。
刚刚出生时人的生命力最旺盛,是一个假说,断言。不必用现代医学的证据反驳。就好像我们说天上的星座里面狮子座、射手座、白羊座代表火象一样,没必要追问“火”在哪里。这样说避免纷争,但也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出生时最厉害,后面越活越不行。这是出生宿命论,就是一种决定论,那么人的主观能力、自由意志消失了,这不符合人类万物之灵的身份啊。
是的,我们人类确实处于一个生命天花板底下。绝大多数人的寿命不超过100岁。这个百岁大限就是我们面前第一道天花板。天花板就是用来突破的,我们承认头顶有它,我们知道它在那里,我们就是要突破它。这是承认现实才能有的清醒认识和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9715/2b3f93ccd3b6ffa4.jpg)
中国道教有流派称:身心俱足不堕妄境为大成真人。
- 大成者,身心俱足。身体健康、心灵安适;
- 真人者,不堕妄境。思想超凡、世事通透。
这样的真人据说有三甲子之寿,也就是可以活180年。如果到了180岁还不飞升将面临天劫。
这简直是一个完美自洽的生命体系。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之一,就体现在我们知道天花板存在,但是总在理论上留下突破天花板的可能性,甚至鼓励大家去突破。道家多神并存,除了非拟人化的“道”以外,没有最高神,神仙们都是追求“道”取得成功而成仙。这等于鼓励人们上进而且上无止境。道教以外的一神教往往设立最高神,那是不能突破的天花板,所有后来者只能在这个天花板底下。
从这个角度,可以换一个方式理解中国人对养生的热衷,对投资长生不老、投资养生之道的热切和非理性行为,也可以获得另外的理解。
“生而福命而祸”的生命天花板理论留下了很多突破的可能,比如:
- 如何让生命力银行初始余额更大?
- 如何让生命力银行余额通过投资行为获得增加?
- 如何让生命力银行余额支出缓慢?
- 甚至,如何实现生命力银行余额的财务自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9715/767f1b5c3509f185.jpg)
养育生命理论,对此给出了方法指导和实施建议:
- “生”是先天的,是“福”。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这些都是被赋予的属性,因此,"养生"是方向性错误。先天的首先得到尊重,是硬骨头,不着急啃;
- “命”是后天的,是“祸”。个人可以通过改善与自己相处和与环境相处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命”。命就是生活的过程,有享受生活的机会也有遭遇风险的祸患。所以,“育命”才是正确的。后天的具有巨大改善空间,是合理的投资方向,要花大力气。
生 vs 命、养 vs 育,构成了“养育生命”的二元论系统。把“养生”从先天固化、注定效果有限的窠臼里拉出来,拉倒具有广阔天地的动态环境里。尊重自己、尊重世界、尊重生而福,尊重命而祸,因此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
3.从养生到养育生命
3.3 养育生命:生而福命而祸的生命天花板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