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由于每天下班比较晚,时间不允许,所以只能将一个话题拆分成两篇来写。
书店
在我对电脑,游戏,软件等等小有认识之后,我便十分好奇这些吸引人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所幸的是,在那个很多同学只会闷头做试卷、硬啃书本的年代,我就已经掌握了“有问题,找百度”的技能。这在2008年的一个十五线的小县城里,一个本应该和其他同学一样做着刷试卷啃书本的一个高中生身上,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经过一番搜索,我了解了什么是三维模型和建模、点线面体的一些皮毛知识,这不就是前几天老师讲的课本上的空间解析几何嘛。后来又知道了建模软件3ds Max,下载安装了破解版,但是完全不会用啊,怎么办呢?
有问题,找百度!于是一个17岁的少年,就带着他的使命,开始了网吧学习之旅。
一个小时过去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直到右下角余额不足的窗口第三次弹出,他才恋恋不舍的摘掉耳机,眼睁睁看着winXP关机,随着屏幕变暗,自己装的软件全部被清空。
回去的路上我在想,这样学习效率很低,又比较费钱,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呢?正想着,肚子饿了,一摸口袋,这星期又要吃馒头包子了。
现实就是这样,对计算机抱有极大热情的我,看似找到黎明前曙光,却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从此找到人生的真谛,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没有主角光环的我,依然是个网瘾少年,每天馒头包子,和班主任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有人说梦想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虽然荒废了学业,不过有个好喜欢我并没有丢弃,那就是逛书店。
那个年代,县城里的旧书店很多,都聚集在公园附近偏远的胡同里。由于这里并不是班主任督察队“扫荡”的重点,所以我平日里泡完网吧就会去转转。摆在外面的大都是一些和高中相关的资料,经典如《五三》和《曲靖》系列等。往里便是各种小说?虽然我爱玩游戏,但对小说却真的提不起兴趣,像《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邪神传说》、《星辰变》这类我几乎都不看。我喜欢的是一些国学经典,像四大名著、鲁迅这类,《聊斋志异》就是我在旧书店里看完的。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手插口袋,吹着口哨在光线昏暗的店铺内转悠着,凌乱的书架底层,幽暗处漫散着湿霉的墨味,仿佛这些旧书早已死去,散发出腐烂的恶臭。随遇而安的我,习惯性的扫视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3ds max!我迅速提起它,快速翻阅起来,最后如获至宝,用我一天的生活费,换了这本“课外读物”。
从建模到编程
因为有了这本书,我去网吧常常都会带上它。为了“掩人耳目”,我还挑选比较偏僻的座位,摊开书,像模像样的玩起来。
流水带走了光阴,也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我开始熟练的使用3dsmax这个软件,了解了贝赛尔曲线、倒角、粒子效果、大气系统等等。就像搭积木一样,也能做出简单的模型。
当小有成就后,命运中的闪光点又开始运作起来。一个周末的傍晚,我带着书在回出租屋的路上,一个问题又从脑海蹦了出来,我做的这些模型都是不会动的,游戏是如何通过键盘来让这些模型动起来的呢?
“有问题,问百度”一番以后,第一次知道了“编程”这个未来将陪伴我一生的词汇。可是当我看到网页上那些大神写的“hello world”时,真的是犹如天书一般。这种不具有可视化的事物,学习起来真的比建模难多了,怎么办呢?
想故技重施的我,又开始大量地在书店里“翻箱倒柜”,还问了好多老板,都说没有这类书籍,有的甚至一脸茫然地问我“编程是什么”。
放弃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万般失落的我,仿佛是一株温室里的摩天藤。在突破天花板之前,我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加上流年不利,“小辫子”被督察队抓到,写了三千字检讨,又是停课、又是约谈家长。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我躺在出租房的床上,望着这天花板,当时很想将它一拳打碎,然后闭上眼睛,深吸一口外面的新鲜空气。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美,可在其他同学都照常跨进校园大门的时候,我只能躺在这床上,这屋子就像一个牢笼,任凭摩天藤再怎么挣扎,也无法突破这铜墙铁壁,无法摆脱这黑暗魔掌。我仿佛能听到清脆的上课铃响,和那最亲切的“第六套全国人民广播体操”,我和班里最横的孩子比拼摔跤,和操场上那跳动的足球比赛跑。
我放弃了,放弃了电脑,放弃了游戏,放弃了3ds max,放弃了一切关于计算机的一切幻想,嗯,还有编程。
因为那个周末的下午,我爸从督查室出来,慢慢的走出教学楼,走出学校,走出人民路,走到公交站时,一路默默低头跟随的我,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
一辈子面朝黄土,让他面对督查室里的一再追问和对我的“点评”,除了不停地陪笑,就只有一句话,老师让你操心了。
我从小从没挨过爸妈的打,这次也一样,父母听说了我在县城里的那些“光荣事迹”和一星期的停课查看后,除了悲伤,还有怀念,怀念初中时候的我,是多么的努力学习。
黑暗总在黎明前
我撕碎了自己一直都小心保管的密保卡,把自己玩了近两年的游戏角色删除,账号密码也改成了一个无法记忆的随机数,扔掉了那本价值三餐饭钱的《3ds max》。然后抱起厚重的书本,和一大摞空白的试卷,开始重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当我在座位上坐定,才发现大家已经全面进入了复习阶段,一转眼,我高三了。
晚了吗?未必。
为编程而生
高考结束后,同学们开始撕书撕试卷,漫天起舞的雪花中,我回到了乡下的老家。老妈问我考得怎么样,我笑着说发挥还行吧,看你儿子这样努力,应该不会太差。她说你没回家的这三个月里(高考倒计时一百天,我没回一次家),春雨多天气潮,你以前的那些书都发霉了。趁今天天气好,赶紧搭把手都拿出来晒晒。
我说为什么不都卖了?还能换几个钱。她说都没敢卖,一是怕你以后还用得着,二是同村有其他孩子可能会借书。
我一本本地翻着这些泛着黄黑斑点旧纸张,有小学三年级《语文》,有初一上学期《数学》,突然,一本破烂不堪的却很熟悉的书自信了我的注意,即使岁月早已侵蚀了它的封皮,黑斑爬满了它的页脚,书名早已不可辨认,却依然那样的极具吸引力,一瞬间将我拉回到初中生涯里最快乐的时光,就在此刻,摩天藤冲破了看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飞向户外,飞向蓝天。
无论这本书如何的破烂,我都知道它的名字,《信息技术基础》,专属我的启蒙书籍。
高考成绩出来后,如自己所料,并不算好,过了当年二本线9分。没有超长或失常发挥,好歹也算是一张踏入大学的船票吧。
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纷纷考虑要报哪个学校填什么专业,有的甚至因为专业而争论不休时,我心里却愈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编程。
美丽的天际
大学里的我开始并不起眼,但由于对编程的狂热追求,让我很快找到了自信,大一那年我深刻地记得自己在课后作业里用一个数组解决约瑟夫环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赞扬的场景。随后也在学校兴趣小组竞得一席之地,做了组长,参加过一次赴北京的编程决赛,就是在那次,逛了清华北大和北邮。大三过了软考中级。结识了不少有能力有志向的校友。这一切都有如神助。
毕业几年,一直坚持着在计算机领悟的终身学习制。现在不敢妄称大牛,但也算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了。
最后,我想用这个长达三千字的自身经历来证明,网上的那些误人子弟的言论,是何其的谬误和愚蠢。只要你对一个事物保持着热爱,并且能接受在这方面的不足和挫折,你就一定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职业。
不为别的,你放眼社会,就会发现,很多人的工作都并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而他们对比又无力改变,除了抱怨之外,无能为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自己后悔一辈子。这时候你就会明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它又能给你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和奖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