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的现在,内心正忐忑,等待最后两门考试。6月7.8.9三天,恰逢收麦子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好兆头』才定的这个高考日期。
转念一想,时间好快呀,都8年了。至今都有些懵懂,大概是社会发展太快的缘故。庆幸的是,我也在进步,好比我现在也能在简书上写作了,以前我都『舍不得』抛弃纸笔似的。
想到8年前,真的蛮幸运的,我居然能以二本的分上一本院校。当然这不是我家有关系(我家是标准的贫农),而是因为我填写得外省的提前批,那是按人数录取的,比如湖北省招江苏20人,那就看报名的人的分数排列就好了。我那年就是运气特别好,学院的最后一名就是我,去报道的时候辅导员还开玩笑地说我『拉低了江苏省的录取分数线』呢。从那之后,我都劝身边的人往外省走走,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
上了大学后会发现,二本分数的人和一本分数的人水平差不多(大概我是文科的缘故),这一点在入学前还挺担心的。不过那也是高考之后的话了。
以前谈到『高考』,很容易想到一些词『寒门出贵子』,『鲤鱼跳龙门』。对学生自己而言,现在这种概念也淡化了,学历更多成了一种情感,觉得学历低总有些遗憾,觉得没有大学生活总有些空缺;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学历总跟自己的『面子』有些关系,这都能理解,毕竟孩子上大学也是对父母的一种莫大的肯定,他们会为自己的孩子优秀感到骄傲,更会为孩子有更好的前程有更美的期待。
其实,学生和家长之间会有一些逾越不去的鸿沟,这大多基于各自站在了各自的立场上。学生在面对高考这件『人生大事』上,应该来说是真正意义上得第一件人生大事了,难免会有未知的恐惧,但他们知道并告诉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让父母操心,也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种种原因,导致和父母的沟通少了很多。
而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高考的时候,也存在诸多没有经验的状况,他们只是从小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高考也有种未知的失控感。不过他们的心态还是有些不一样的。父母对孩子固然期望值很高,可他们大多还是希望孩子尽力就好,不要有那么大压力。可他们又不好过多的提及『不要有压力』,因为很可能更会让孩子有压力。所以,他们会在很多细节上表现的比平常和你周到,更体贴。
其实孩子能感觉到,可孩子更容易将此理解成是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这是我高考时明显体会到的,所以我每场考试出来不管好坏都『笑』,还记得我妈说,感觉出了成绩,我儿能上清华北大。
高考后,我好像一下长大了很多,有些懂得换位考虑问题,为爸爸妈妈着想,顾及他们的感受。那种感觉不语言需要表达,也表达不了。
常有人问,考大学考的是过程还是结果。我觉得这段成长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