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下)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下)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6-22 06:01 被阅读0次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

学习上有空白的,要去学,学不会不放手;有没有探究的地方,要去探究,不探究出道理不罢手;有没有悟到的地方,要去参悟,不悟透不放弃;有是非不明之处,要去分辨,不分辨清楚就不放过;行为上有没有做到的,要去做,直到切实做到为止。人家花一分精力做到的,我可以花一百分,人家只要花十分努力的,我就花一千分。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第二十章)

如果做到学问思辨行,并能人一能之己百之,即使愚昧的人也一定能高明通透,懦弱的人一定能变得刚强。

朱子说,明,是择善的成果,强,是坚持不懈的效用。吕大临先生说:“君子治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改善先天气质。德性胜过气质,则愚昧之人变得高明通透,懦弱之人变得刚强。德性不能战胜气质,即使有志于治学,愚者不能变得明,弱者依然不能自立。人性都是善的,并没有恶,大家都没有区别;先天气质有昏明强弱的差异,这是才能,人与人各有不同。要想把不美好的气质变得美好,不付出百倍的努力,不可能成功。治学卤莽灭裂,或作或辍,没有恒心,气质不能变得美好,就借口说,先天禀赋不好,不是治学所能改变的,这是自暴自弃,是及其不仁的表现。”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陆德明释文:"郭云:'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也。'司马云:'卤莽,犹粗粗也,谓浅耕稀种也;灭裂,断其草也。'" 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朱子考证说,这第二十章的内容,在《孔子家语》里也有记载,有的更详尽,有的则没有,应该是子思根据原文改编的。因此《中庸》第二十章,是孔子的语录,它继承了舜、文武和周公的德业,即孔子所传之学与古代圣王之学是一以贯之的,举而措之于治国平天下,依然有效。本章内容囊括费隐,小大兼备,是对第十二章的结论性总结。本章对“诚”的论述开始详尽起来,“诚”确是整篇《中庸》的枢纽。

《周易·系辞传》:“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中庸章句》审读31

相关文章

  • 心想生:诚意是天之道

    01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

  • 中庸每日一句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 每日一思第633天(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

  • 至诚身修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孟子...

  • 《中庸第二十章》之八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 读书有感

    《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读《中庸》:第二十章 6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 ——学习的五项秘

    (原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中庸2.24】即使不是圣人,即使是一般人,或者说愚昧的人,按照

    【正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中庸每日一句.运善5.23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

  • 获乎上·明乎善(二)「读《中庸》有感」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译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qu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