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的坏处除了伤害眼睛、减少身体运动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容易让宝宝失去共同注意。叨叨魏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能少使用电子产品就尽量少使用,大宝宝一天能使用电子产品的上限也不要超过1小时。
那么,在孩子可以使用电子设备的那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里面,怎么样用才最好呢?
选用电子产品的原则,就是怎样才能避免电子产品的坏处,多利用电子产品的好处。
挑选电子产品的三条原则
第一,多用互动性强的,不要被动输入的
选择一些互动性强的产品,比如鼓励孩子用WII、XBOX这些设备玩体感游戏,尤其是在北京经常雾霾的情况下,用这些电子游戏设备,可以让孩子也玩得又蹦又跳、大汗淋漓,使他不出门也能锻炼到身体。
另外还有一个电子产品的好用处,就是让孩子和亲人视频对话,比如和姥姥奶奶视频聊天。这就是利用了电子产品的好处,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它的坏处,因为它仍然是在和真人互动,随时都可以抓住孩子的共同注意,还促进了亲情。这种社会性的电子产品我是一直鼓励我女儿使用的。
这些活动都需要孩子和家人多方互动,就避免了只是让他呆呆地坐在那里,被电子产品单方面地灌输信息。
第二,多用创造性强的,不要简单重复的
让孩子直接使用手机,让她自己去拍照,录视频,录歌,或者搜索怎么做手工。叨叨魏还让他女儿自己要求拿过手机,打开里面的语音助手,比如Siri,跟其对话,比赛谁说的话更莫名其妙,常常把她自己逗得哈哈大笑。这些用途就跳出了电子游戏的范畴,变成孩子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了。
除了需要孩子主动输出的游戏,孩子在使用一些输出不多的产品时,你也可以想办法增加孩子输出的工作量。具体怎么做?比如我孩子玩一些英语单词小游戏时,我对她的要求是,听到机器读出英文单词的时候,比如“bear”,她自己也要大声读出来“bear”,我把这种输出强加进去,孩子单词记得更牢,学习效率也提上来了。
第三,要生活化的、实用的
让孩子多积极使用一些生活工具类的App,如电子书、地图、天气预报网页、儿童搜索引擎,孩子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工具获得丰富的生活化信息,很容易就把虚拟世界和现实联系起来。
在《叨叨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他会跟孩子说,“我们今天去动物园玩,我现在用手机查一个地图,快来跟爸爸一起看看去动物园要怎么走?”然后打开手机地图,让孩子跟我一起学怎么看地图,怎么走过去,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建立起对地图的概念,还会喜欢上这种识地图的行为。
随着一些地图App功能的强大,你甚至可以请孩子试着语音输入,用实景图亲自“走一走”,教孩子识别一下山川河流等。这样就是运用科技产品,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教孩子学习方位、距离、文字和符号等。你看,通过这样一次小小的游戏,孩子可以学习使用电子地图、语音输入、地理知识,还有信息查找的方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