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照亮平凡的日子

作者: 西岩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22:00 被阅读22次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091: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教育随笔照亮平凡的日子 教育随笔照亮平凡的日子

    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吉祥三宝倡导专业写作,中心校张校长又给我们讲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意义,在洛阳新教育群中每天读嵩县教研室白老师的语丝,机缘云集,开始写随笔。模仿白老师,给自己的随笔想了个品牌名: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001。在这块招牌下,开始了一天一篇随笔的旅程,到今天为止写到了090,每篇大约2000字,共约18万字。

    赵老师是注明随笔的作者职业,常在下面标上单位,原产地可追溯。新教育是随笔的大主题。知行合一,是说写随笔为了丰富对教育生活的认知,进而改良教育生活。有序号,可以计数,便以检索。

    到期末了,在朋友圈中打开篇篇随笔,力图作个小结。发现一路行来,虽笔触僵滞,步履蹒跚,但也有许多小成绩。人要不吝表扬自己,然后信心百倍的走下去。每天一篇坚持下来,写了90篇,数量不少。耻于抄袭,有具体感受,有理论点睛,写了90个有创意的想法。

    翻翻旧文章,也有点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教育活动反思

    因活动而触发,深刻反省,穷理尽性。参加完较为重要的教育活动,收获良多,写出总结反思。

    (一)伊川新教育开放日

    4月3日参加伊川县新教育开放日活动后,我写了一篇随笔《伊川新教育开放日印象》。参观了两所学校,看了一所小学的课程开设、资料整理,聆听了另一所小学校长的叙事,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一个班级叙事。

    参观后,及时把资料做了汇编整理。这两所学校有些行动,与新教育的精神是切合的,参观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对有些行动心存疑虑,特别是对社团活动。回到学校以后,认真学习了以前看过的文章《研发卓越课程》,对照要求,进一步思考农村学校研发卓越课程的可能做法。进一步理清思路,研发课程在于总体设置好基本的课程框架,重点在于对国家课程的二次研发,社团活动属特色课程,应该开设,但不应该把它作为学校研发课程的主体来进行。作为农村学校,因为师资力量、家长关注程度等种种条件的不同,不能像城市那样做,应该从本地的资源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

    如果不去写随笔,不去深入的阅读,对研发卓越课程的认识,就会似是而非,不利于行动。

    (二)海门新教育学习

    4月14日,有幸参加了宜阳县赴海门新教育学习代表团。为期三天的学习,我用心看,用心听,用心记,用心拍照录像,力争把更多的一手资料带回学校。空闲时间积极交流探讨。每天写一篇随笔,写下收获感悟,先后写了五篇。其中有一篇《把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渗透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被教研室推送到洛阳市新教育群中。

    这篇文章写在参观海门通源小学后。这个学校有许许多多的先进经验可供学习,让我想得最多的是他们的升旗仪式。仪式与众不同,整个过程伴随着朗诵、唱歌、表演、演讲、推荐书目等活动,实现了德育的艺术化。看后,我领悟到了一点,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的基本行动,应该渗透到新教育各大行动中。所有行动都应贯穿阅读写作演讲交流等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使校园有书香韵味。我又进一步联想到,我校在县运动会上取得了四金一银的好成绩,要开一个表彰会,表彰会也应渗透书香校园各项活动。让优秀运动员写文章、演讲,让熟悉训练过程的同学演讲,让老师演讲,全体师生聆听,结束后写写感受,办一次板报,宣扬拼搏争先精神。这样的仪式有精神境界,有写作、演讲、聆听、交流,比单纯发发奖,领导讲讲话,更有书香韵味。

    这一天的参观,如果仅仅是有许多赞叹,而不去写写,精彩也会慢慢淡忘。写随笔时,从对现象的分析,到理论的认识,再到实际的运用,完成了一个圆满的思考过程。

    在参观中,又写了几篇随笔,最后总结汇总。我觉得这一次收获很大,有很多直观经验,对理论认识更加深刻,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找到了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路径。

    (三)其他活动

    6月4日,到高新区孙旗屯参观了两所学校。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工作规范科学有创意。写了一篇随笔《养成科学规范有创意的工作习惯》,学习他们工作有创意,不墨守成规,找到许多最恰当方法的工作思路。

    6月6日学校举行了第二届“我爱阅读”读书节,集会后,我写了一篇随笔《读书节集会活动反思》,反思学校大型集会活动的一些得失。

    我写的这一类随笔,源于实际的教育活动,有感而发,印证理论,联系现实,诞生创意。想的更多,看得更远,充分思考,开拓了一个源于现实的知性世界。坚持这样点滴的积累,一定会提高思维能力,把教育生活过得再好一点儿。

    二、阅读照亮生活

    因阅读而兴发,上下追问,明理笃行。这样的随笔看似读书感悟,实际上已走的很远了。我写的这类随笔有,《营造物型课程校园,让儿童遇见美好——新校区梦想校园新教育生命校园》、《崇高和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基石——读蔡元培论教育有感》、《对话、交流、合作是追求真理、走向卓越的必要方式》、《教师专业发展三专模式是真正的专业实践活动——读魏书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有感》。等等此类的文章还比较多。

    《营造物型课程校园,让儿童遇见美好——新校区梦想校园新教育生命校园》这篇随笔,是在读了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介绍营造物型课程的文章后,联系新校区的营造所写的。

    营造一个形象的校园,有生动的物象,有丰富的意象,有卓越的课程,必然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一、自然物型课程的营造。1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小王子花园。2.“百草园”——有中国意蕴、中国表达的“空间的诗学”。百草园环境设计要素:①点缀精雕细琢的作品。②“荒野”。3.“会呼吸的石板路”。4.“窗外有风景”。5、12棵果树。6.户外课堂。二、人文物型课程的营造。1.“三味书屋系统”①被誉为最美书店的“三味书屋”。②梦想艺术馆。③我们的场馆是会生长。2.每个自然空间和每一层走廊里都有流动的音乐,我们称之为“校园背景声”。中心小学要成为一所“保卫童年的学校”。

    这篇文章是在阅读以后,有感而发的。这样优雅的布置,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创意。阅读和写作可以不断产生新的创意,这是读写的意义之一。

    读魏书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我写了一篇随笔,对教师专业成长吉祥三宝有了更深的认识。魏老师说“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一、看多家之言;二、坚持写日记;三、坚持写文章。”向魏老师学习,主要的要学习他的专业读写生活。在读到新教育专业发展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曾经产生有一个疑问,他为什么不提专业实践?读后,这个问题被弄明白了。一生努力说明这三件事最重要。魏老师的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对教师发展三专模式的具体补充说明。

    这篇随笔分析了魏书生老师成长过程中阅读写作的重要性,再一次认识了教师专业成长吉祥三宝模式的重要作用。

    阅读是拓展精神境界的一个主要手段,名家的文章具有较高的价值,读完以后,由此及彼深入地联系教育生活实际,对论点有更深刻准确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生活有了崭新的认识。

    三、重要行动深挖

    因关注而深挖,点滴积累,终有小成。对一些关键行动反复思考,写成一个系列,力争达到深而透的地步。

    我反复写过的内容有,围绕新教育十大行动,写了十三篇,围绕理想课堂,写了十五篇,围绕校本课程,写了十篇等等。

    这些是新教育中关键的部分,认识的深度决定了行动的水平。

    (一)新教育十大行动

    新教育是一个新事物,行动比较多,各自的特点和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深入理解,反复辨析。围绕新教育,我写了这样一些随笔,第一,《新教育行动升级评价标准》,第二,《自信和崇高》,第三,《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幸福》,第四,《大小结合,前后相继》,第五,《新教育不做加法做乘法》,第六,《学校新教育实验行动践行路线》,第七,《底线和榜样》,第八,《新教育实验的足迹》,第九,《小学生人格初识》,第十,《在什么样的班真的有点重要》,第十一,《新教育视野下的后进生转化》,第十二,《缔造完美教室——文化的自觉》,第十三,《缔造完美教室》。除这些外,还有一些也可以划入这一类。

    4月9日,与千位同仁共同聆听张硕果教授讲《教育的另一种路径》。回来后我写了一篇随笔《新教育不做加法做乘法》。

    使我内心蛰伏的许多想法苏醒的警句是:新教育不做加法做乘法。如何才能在做乘法呢?我想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画好点,连成线,绘成面,合为体。2.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3.给我一双慧眼吧。形虽小,神却大,教育生活之路,天天由这样的小事铺就,这可能是在做乘法吧。着眼于大,立足于小,点石成金,新颖别致!聆听专家声音,触发心灵感悟。新教育不做加法做乘法,系统组合,坚持不懈,点石成金,放大教育效果!

    经过这篇随笔的写作,对新教育行动由原来的纷繁复杂的认识,到后来的系统化整体化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认识依然停留在混乱之中。

    我写的《底线和榜样》这篇文章,是对新教育基本管理方法的思考。

    从教务处工作来说,落实每个行动,要有一个具体落实的方案,要有一个检查和考核的办法。不然就没有学校的统一行动,就谈不上底线,更谈不上榜样。新教育一切都是新的,刚起步的时候,不能提太多要求。但是各个方面一定要起步,先提一个底线的要求,先干起来,哪怕干错了,以后再纠正。在干中发现榜样,总结推广,然后榜样又变成了底线,原来的底线,变成了成熟的能力。

    在思考和写随笔的过程中,对底线加榜样的管理方法有所体会,在本学期的教学管理中,纠正了对底线过度重视的弊端,在各方面注意发现榜样,言说榜样,教学工作的精气神为之一变。

    在《在什么样的班真的有点重要》的随笔中,对班级人格的意义的有所认识。尝试探索新教育十大行动的内涵指向,应该是班级人格的塑造。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教育生活中不仅能做到形式完整优美,也能做到内涵丰富。

    从不同的角度反反复复的对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不断的反复思考中,辨明概念的具体内涵,明确它的真正意义。从零碎的模糊的认识到系统的完整的认识,从外在形式的认识,到内涵指向的认识。认知世界的健全,必然带来教育生活的完善。

    (二)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在十大行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围绕着他,写了十五篇随笔,1.《讲对话重品质,体会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2.《能力》。3.《自主合作探究》。4.《从晨诵到大语文观》。5.《从整本书阅读到整本书写作》。6.《语文单元主题教学》。7.《语文整合思想》。8.《知识生命生活的共鸣》。9.《语文整合教学框架》。10.《从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来看〈尝试〉一课的教学》。11.《从理想课堂的第一种境界有效教学,来看〈尝试〉的一课的教学》。12.《尊重和赞赏各种对话,从第二重境界看〈尝试〉一课的教学》。13.《从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来看〈尝试〉一课的教学》。14.《知识、生命、生活的共鸣——理想课堂之六》。15.《师生生命在场,才有理想课堂》。

    在《师生生命在场,才有理想课堂》这篇随笔中,把理想课堂与九大行动联系起来认识。对六个纬度和三重境界,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把九大行动和十大理念与构建理想课堂联系起来看,就很容易理解。1.从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来看理想课堂。2.从研发卓越课程的角度看理想课堂。3.从新教育的核心主旨,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来看构建理想课堂。4.从后进生看理想课堂。理想构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只有以课程为本位,以师生的幸福完整的生命生活状态为本位,去思考问题,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如果还是站在学科、知识和应试的角度去考虑,无论如何,也不理解他说的三重境界是什么东西?

    这是在大量阅读了有关新教育的文章以后,进行的综合思考。写这篇随笔时,把阅读获得的种种理解综合贯通起来,联系课堂实际状况,获得新的认识。如果没有随笔的写作,认识还会停留在那种碎片式的理解中。

    在磨完《尝试》一课后,运用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和三重境界的理论,对磨课的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连续写了四篇随笔。就是上面的第十到十三篇。进一步明确了各种理论观点的深刻含义,找到了六个纬度和三重境界在课堂上具体的落实点。

    中心校王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单元整合教学的探索。围绕这一主题,我写了这样几篇随笔,1.《能力》。2.《从整本书阅读到整本书写作》。3.《语文单元主题教学》。4.《语文整合思想》。5.《语文整合教学框架》。对单元整合思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如果不去写这些随笔,就是有些认识,也仅仅是模模糊糊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就逐渐消散了。

    理想课堂是日常工作的重点,也是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他的关注和思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后面还要继续通过写随笔系列这种形式,深入的去探讨理想课堂的模样。

    (三)校本课程及其他

    本学期开始对校本课程的探索,我以《家乡风情》为主题,伴随着思考和实践,写了这样十篇随笔。1.《少年闰土的校本课程》。2.《南闫公路》。3.《南岭水库》。4.《农村学校卓越课程研发》。5.《校本课程,家乡风情之二》。6.《白杨聚龙台——龙的传人(一)》。7.《白杨聚龙台——龙的传人(二)》。8.《白杨聚龙台——龙的传人(三)》。9.《白杨聚龙台——龙的传人(四)》。10.《绿色校园 生态世界 生态学习》。

    知识并非象牙塔,穷乡僻壤也精彩。看议写画兴趣高,潜移默化爱故乡。在持续的阅读和写作中逐渐发现校本课程的魅力。他确实起到了把知识活化活用的巨大作用,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知识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围绕随笔写作技巧的探索,围绕个人修养,我也写出了一系列的随笔。在不断的阅读写作中,逐渐的丰富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随笔每天一个题目,看似散乱,但有意识的围绕几个重要的主题来写,坚持积累,时间长了,回头一看,会发现不知不觉之中,对某一方面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小有成就。关于新教育十大行动,关于理想课堂,关于校本课程,个人修养,这样几个主题,是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随笔长久的主题。一边在实践中磨练,一边在随笔中深入剖析,在看似蹒跚的脚步中,知与行都将越来越好。

    四、概念查证运用

    因需要而求证,条分缕析,概念洞明。在随笔的写作中,不断的把朦朦胧胧的感性认识,通过广泛的对比辨析,对事物的认识趋向精准,这是思维的锻炼。

    对一些重要概念,由模糊到准确认识的随笔,也写了很多。像这样的随笔有,《8×50接力赛比赛与奖牌失之交臂(三)——集体荣誉感的作用》,《小学生人格初识》,《在什么样的班真的有点重要》,《缔造完美教室——文化的自觉》,《自主合作探究》,《底线和榜样》等等。

    这一类随笔的共同点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在360百科上认真查证,准确把握含义。

    比如随笔《8×50接力赛比赛与奖牌失之交臂(三)——集体荣誉感的作用》。

    在参加县运动会8×50接力赛中,因为下雨意外失利,与即将到手的奖牌失之交臂。学生们围到操场外的一棵大树下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回校后我想到了集体荣誉感。发现理解模模糊糊的,又上网进行了细致的学习。查证概念的顺序是这样的,荣誉的含义,荣字释义,誉字释义,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查清基本概念后,结合他们失利后的痛苦表现,又结合训练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表现,明白了集体荣誉感的表现机制。后来又想到如何运用集体荣誉感来引领班集体,分成三个方面来做,1.有一个明确的集体目标。2.建立集体意识,用共写随笔、板报等形式。3.集体应该有一个灵魂式的指导人物。4.集体可以让每一个个体在其中不断成长。查证了概念,运用到实际以后,仿佛有一种规律在手的愉悦感,最后写下了一句话:岸在彼方,见到岸,即不再漂泊。

    这种认识的过程起源于要弄清学生痛苦表现的内在机制,然后逐步查证概念的意义,发现这个词很熟,对意义却是一知半解。随后在这次运动会训练的实例中印证,又拓展到班集体中运用,最后概念洞明,烛照生活。

    在《小学生人格初识》这篇随笔中,对“人格”这一概念的追问,起源于一种需要,要确定新教育十大行动的内涵究竟指向什么地方,语文教学的内涵究竟指向什么地方。最后追问到人格这个概念上。但是人格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他与品德、心理、智力等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认识不清。上网查证,条分缕析,弄清了它的各种内涵,解决了一个困惑。

    查证清楚概念的含义,并且联系教育生活去理解,这样才能摆脱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状态,从而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其他的随笔中,还查证了文化、底线、榜样、集体人格、自主、合作等几个概念。写随笔就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是对各种教育生活准确认识的过程。各种认识要通过概念来表达,认知世界要通过概念来建造,只有查证各种概念的内在含义,辨析与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对教育生活的认知才能走向深入,走向开阔,不至于模糊一片,似是而非。

    五、小结

    从开始写教育随笔,到现在已近三个月。每天的日子增加了一份忙碌,收获了一点进步。

    教育教学活动之后,有点儿新想法,顺手一写,上下左右内外一联系,看得清楚了。读了一篇好文章,很实用,顺手一写,自己的教育生活中那点事也能那么办,多了一个新办法。新教育实验工作风起云涌,我天天在上课,每周还上一次校本课程,新的点滴认识,新的点滴需求,不断产生出来。顺手一写,认识更明了。积点滴,以致江河;积跬步,以致千里。三个月到头,回头一看,写了不少的新认识、新办法,小有成就。在一天天平凡的日子中,有时偶然会产生一点儿哲学般的感受,那是人生经验的升华,顺手一写,洞察红尘,高大上玄。天天写随笔,有个词义理解不准确,网上查一查,有个名言要引用,忘了,也要查一查。不知不觉中对许多词理解的更准了,不知不觉中,又重温了许多名言警句。天天写上两段话,越来越敢下手,速度变快一点了。

    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写随笔即将变成一种习惯。当我的第200篇第300篇第1000篇随笔写出来的时候,我想教育生活会发生一点点儿美好的变化。

    教育生活在一天天平凡而充实的日子中度过,随笔为这平凡的日子增添了光彩。

    有个教育专家讲:新教育给予教师的,是“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是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自由空间。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也觉得一篇篇随笔,慢慢的把精神世界扩大了一点,丰富了一点。在将来,精神世界会更开阔。

    《中庸》有这么一段话:“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段话说得高大上玄。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力求尽其性,力求尽人之性,力求尽物之性,赞了一点儿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了一点儿。儒家所推崇的圣人,与凡人的差别,就在于尽性的程度有深浅不同而己。

    教育随笔好似一辆自行车,骑上它,每天朝前跑一段,力求多尽教育生活之性,即能多赞学生之化育,使学生将来能够赞天地之化育,为师者间接无限接近与天地参之美好的圣人状态。

    感谢新教育实验,感谢领导和朋友的引导、鼓励。个别随笔,有较高的阅读量,一些外地的朋友,也与我交流一些看法,被学校推送县教研工作群多篇,被中心校推送洛阳市新教育群五篇,被县教研室推送到洛阳市新教育群十篇。营造新教育提倡的精神世界,是新教育人的共同需要。所写的随笔,思想还很浅薄,笔触还很僵滞,但总算蹒跚地迈开了第一步,初步养成了写教育随笔的习惯。

    教育随笔照亮平凡的日子 教育随笔照亮平凡的日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随笔照亮平凡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sm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