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黄河大街的栾树摇曳着粉色的花,不时传来风铃一样清脆的声音。开封的秋天才刚刚开始。
正是这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二十五中,与该校的许琳老师接了头,顺利成为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自此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青春,你好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所学校拥有悠久的历史原是知道的,如今站在校门前,却还是感慨良多。此时,此地,我站在这里,是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出于某一种巧合?
从西门进入校园,门卫大叔投以友好的目光,我微笑着向他问好。
只见主干道旁的教学楼前竖着一块指示牌,白色的字在大红底色上显得格外醒目:距离高考还有240天。耳际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体育生在进行篮球训练。
无论篮球场还是田径场,处处可见穿着紧身衣裤的男孩女孩,那健美挺拔的身躯还有额前飘洒的汗水,都让我想到“青春”二字。
他们在咧着嘴笑呢。
教室外热火朝天,教室内则秩序井然。一动一静,两种不同的生命态势,都是青春最动人的样子。这时下课铃却响了,安静的走道上瞬间挤满了人。二楼栏杆处趴着的,我大概还能看清他们的脸,三楼、四楼的,就只是人头在攒动。
孩子们丝毫不掩饰他们对这群生面孔的好奇,不时小声议论着,一不小心和“老师们”对视了就憨憨地笑。他们都穿校服,白绿相间的那种,前后襟为绿色,袖子是干净的奶白色。清一色的校服下掩藏不住他们的阳光和朝气。
楼梯间碰到几个高二年级的姑娘,十几岁的年华,不施粉黛却依然美得清新脱俗。她们头顶的麻花辫随着上下楼梯一起一伏,格子衬衣从宽大的校服的领口探出头来,就像是围墙里探出来的花枝,青春逼人。
“人气”课堂
走进任老师的课堂,“立德、立志、立行、立业”八个大字赫然出现在黑板上方,她正要讲《阿房宫赋》。
这不是一节新授课,学生的课本和讲义上已经记得密密麻麻。任老师坦言学习古文没有捷径,重难点字、词、句解析是教学的着重点。对于文言文,学生们似乎不喜,但还是很认真的回答问题。
下午三四点钟的日照依然很强,教室里也披上了一片金黄,此时空气变得燥热,有学生开始打哈欠。一堂课45分钟,一节接着一节,不同科目交替着进行,难保学生时时都精力充沛。
任老师对此却十分“开明”,她提醒同学们若是感到困倦,可以吃点东西或者喝口水,这在她的课堂上都是允许的。两三个学生陆续从座位上起立,拿着课本走到教室后墙站着听老师讲。
这何尝不是对老师最大的敬意呢?
赵老师身怀六甲,行动多有不便,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若不是她主动透露年龄,根本无法猜到这个短发女子已过而立之年:一身大女孩的装束,语气中难掩其爽朗自信。
这节课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赵老师的课件做得很美,对教学工具的使用也非常的熟稔,课堂每个环节都衔接得很好,不露任何斧凿的痕迹。最让人感动的是赵老师虽然挺着大肚子,但讲课从来都是站着,即便学生把凳子放到她面前。
说来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当讲到课文某处时,赵老师使用了一个极为不起眼的词汇,不料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赵老师一时变成了丈二和尚:
“同学们笑点何在?”
问起缘由,原来是这个词是班里某同学的绰号。这下赵老师哭笑不得,把笑的前仰后合的孩子们给训斥了一番。学生们却还是笑,笑得很温暖,好像在说:“老师,我错了,您别气坏了身子。”
赵老师的课堂向来如此轻松有趣,她总能做到让学生于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
“未来的老师”
语文组的老师多是女士,还是爱美的女士。她们不仅喜欢打扮自己,还喜欢装点办公室。
办公室里处处可见长势旺盛的吊兰和小松竹,有的老师办公桌上还摆置着家庭的合照,看起来十分温馨。“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当老师的除了传授知识,还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李老师说。
办公室为每位老师配备了一个储存柜,既可放置私用的物件,又可以存储重要的材料。每个人专属的那块区域都整理得干净悦目,公共的部分也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却没有谁规定轮流值日。
在那里,人人都很自觉地做这些事。
有勤奋的老师就有勤奋的弟子。每次去听课,都有热心的孩子为我们这些实习生准备凳子。其实我是极乐意站着的,无奈盛情难却。
听课之初,还不太习惯学生喊自己老师。尤其是每次离开教室时,旁边的孩子都会非常礼貌地说老师再见。
“不用客气,我还不是老师。”
“你是未来的老师。”
孩子的心声
刚开始接触孩子们时他们还算彬彬有礼,许是年龄相差不大的缘故,熟络了之后就开始嬉皮。想当初,我们不也渴望和喜欢的老师亲近吗?都是过来人,他们的“花花肠子”我可清楚得很。
教育是不应该抹杀学生的个性的,他们能够在老师面前放下戒备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样子,这点我颇为欣慰。
班里有部分同学加了我的微信,我也常在节假日收到他们的问候。有的同学在微信上问问题,语文题,问,英语题,也问,甚至连老师的私人问题他们也好奇。
如今我已离开二十五中,学生们偶尔还会和我联系。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恰到好处的安全距离,让他们格外地放心,肯把心里话说给我,我就变成了一个“知心姐姐”。
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大人,不待深入了解,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心中的缺口,也不会知道他们平静的外表暗藏着的隐忍。我发现,愈是外表阳光的孩子愈可能内心濒临崩溃。
叛逆的少年装作对什么都毫不在意的样子,其实只是为了保护受伤的自己,父母不和,极度害怕被抛弃,他们以这种方式反抗着命运。
即便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姑娘,也有数不清的烦恼,她们过度顺从家长,为了保持成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否则等着她们的将是震怒和无休止的苛责。
总有父母滥用着他们的淫威,总有不负责任的老师忽略掉学生的成长。这不是一个人的错。孩子们承受了太多,如果只是成长的阵痛,那还好说,可是有些坏的影响和好的影响一样是持续着的,老师能做的,却也太有限了……
嘿,也感谢你们
那个说“你是未来的老师”的孩子永远不会知道她那句话给了我多大的鼓舞。在我的心目中,教育是国之大事,它关乎每个孩童的命运,关乎国之未来,我一无名之辈何以担此重任?
这些年来我在自我完善道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深知此路是永无止境的。对自我要求的愈是完美就愈觉得教师的责任重大,不敢轻易尝试。总担心自己能力有限不足以教诲他人,是学生们让我知道我有做一名好老师的可能。
教育不只在于言传,还在于身教。几百年前卢梭便提出“行动胜于口训”的著名论断,二十五中的老师们时刻铭记这条箴言,并身体力行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育人的道路上,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老师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点滴的浸润之中让学生明白如何生活、如何做人,这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作用却不不容小觑,做老师的也必须要有这种情怀。
相信生命里前十几年来养成的良好习性与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会成为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
成堆的课本和教辅面前,是活生生的人,是跃动着的生命,而不是以优秀生、后进生等词汇来区分的冷冰冰的学习机器。在我看来,无论最后有没有成才,能够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对他人有益的人即是最圆满的状态。
即便学习任务繁重,校规校纪几近严苛,肆意的青春不会泯灭,人间的朴素真情也将永远长存。何其有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