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亲爱的你,你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在简书里大部分文友都取了笔名,大约很少有用自己的名字的。刚来简书的时候,我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入乡随俗,花了一点心思给自己取了“徽韵蒹葭”的笔名,或者叫网名。很喜欢蒹葭在《诗经》里丰富的象征意义,于自己而言,隐喻着对美好的追求。不瞒您说,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大约有“看,我的网名取自于诗经哦!”的附庸风雅的意味,表示自己是有那么一丁点儿文化的人。
可是,简书里叫蒹葭的文友太多了,因为来自于安徽,现在又居住于徽州地盘,于是,在“蒹葭”前加了俩字“徽韵”,再也没有重名的了。一用就没舍得换过,不是有多喜欢这个名字,只是我是比较专一又恋旧的人,于是就一直这么用着了。
当然,我的真名和这四个字没有丝毫关系。说起来,我的真名让我尴尬了好几回,还都与写作有关。
有一次,一个远方的数年不联系,只是偶尔会在朋友圈互动一下的朋友给我发来一个链接,链接的内容是那个出版了很多关于新疆阿勒泰的书的著名作家李娟又出了一本新书,我的那个朋友是从不接触文学的人,不知道在哪里偶然看到了这篇介绍李娟新书的文章,很客气地和我说,“李娟啊,多年不见,没想到你都出了这么多书了,真了不起。”
类似于这样的消息我至今收到了好几回,有的是祝贺我的,有的是不确定来问问我的,有的是问我怎么又辞工作去写书了。对啊,李娟就是我的名字,只是此李娟非彼李娟,就因为这个大众化而又重复率特别高的名字,我就“出书”这个问题都已经解释了好几回,我尴尬别人也尴尬(此处捂脸大笑)。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大约是进入了青春期,脑袋瓜子里有了那么一丁点儿墨水时,我觉得这个到处都是“娟”的名字真是俗透顶了,还有80年代的农村名字中比较流的“芬”啊,“芳”啊,“云”啊等等在我当初看来都是俗气至极,就像路边的野草野花一样普普通通,不能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所以,我还特地气呼呼地质问我爸,为啥给我起了这样一个如此俗气的名字,怎么不给我起一个特别响亮,诗意又独特的名字呢?我们班当时有个叫“李清照”的女孩,一听这个名字就是清新雅致又特别的,尽管和那个女词人撞名了,不过那也比我的“李娟”好听!比如还有叫“李雪冰”的,"李冰倩"的,多冰清玉洁的感觉啊!
我爸可不愿意了,很坚定地说:“谁都没有我闺女的名字好听,你看自从你叫了娟之后,庄子上那些比你小的丫头子都开始起这个名字了,要是不好,人家会跟着叫?你的名字可讲究了,那个中央电视台长得好看又有本事的主持人就是叫李娟的,所以你还没出生我就想着要是有个女儿一定也叫李娟。”
老爸坚定又温和地告诉我这个名字绝对是名字中的精品。我算是明白了,他是以女儿的名字来表达对偶像的敬重和喜爱,当然,以老爸的意思,也是期待我能够成为像主持人李娟那样的女子。我是不知道中央电视台还有一个叫李娟的主持人,后来等我接触了网络,一查,果真还真有这样一位和老爸同年代的李娟,央视《新闻联播》的第一批主播。
自从老爸和我深聊了这个我不屑一顾的名字后,我开始不排斥它了。这个名字里饱含的是老爸的殷切期待和美好希望,如此良苦用心,我定要好好珍惜!爸妈很少叫我全名,老爸喜欢叫我“娟子”,妈又经常喊我“小娟”,我没有其他的乳名,在我的庄子里,在我亲戚邻居那里,我只有这两个昵称,他们一直喊到现在,我听着也亲切极了,我喜欢听他们用我熟悉的乡音叫我“小娟”,“娟子”。
再后来,很多朋友也直接省略掉这个姓。大概娟的儿化音特别顺口,他们又给了我一个新的昵称“娟儿”,一定要连在一起用儿化音读,听起来感觉充满了爱意和亲切。之后,我又遇到了一位特别尊敬的老师,他说他尤其喜欢“娟”这个字,而且是毫无来由的喜欢。
由于以上种种,我对“李娟”这两个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它就如我的身体发肤一样让我觉得珍贵无比。很多时候,不管别人喊我李娟,还是“娟儿”、“娟”、“娟子”,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美好的感觉,觉得这个名字是我的,真好啊!虽然它不诗意,不大气,不唯美,不响亮,不独特,但是跟了我这么多年,早已熏染了我的气息,凝聚了我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了我相依相偎的一部分。
于我而言,对名字的在意只是很短暂的时间。越是成长,越觉得不管是怎样的名字,最纯粹的意义就是区别于这个人和那个人的符号,饱含着父母给予我们的最深沉的爱和美好的期待。它陪着我走南闯北,陪着我接受批评和表扬,陪着我经历失败和挫折,陪着我感受喜悦和成功,早已在披荆斩棘的人生旅途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我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去呵护这个独属于我的名字-—李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