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公司举办了一场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两大项:一是请甲方领导到现场踏勘,二是踏勘结束后举行一次汇报会。活动由一位中层领导牵头组织,我奉命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招待甲方、展示我方实力和精神风貌的机会,没想到由于中层领导事先缺准备不足且拒绝接受我的建议,活动举办得非常狼狈,效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分析了原因。
首先是这么重要的活动,我们的领导没有跟甲方领导充分沟通,到底有多少人来参加迟迟定不下来,直到活动前一天的晚上10点才确定。人数不确定,后序的工作都卡在那里,比如要准备几台车、会议室的席位安排等。后来确定的人数是10人,我按12人准备车辆,结果活动开始前两个小时增加至15人,不得不临时增加车辆。为了迁就甲方主要领导的行程,活动开始前的12小时内,会议时间变更了6次,我不得不反复跟租车公司解释沟通。
其次是缺乏应急预案。深圳的初夏,无论多好的天气,老天爷一不高兴给你来一阵小雨那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中层领导完全没想到这些。结果甲方人员出发时是好天气,到了现场竟下起小雨来,临时找伞没找到。好在雨不大,十来分钟后就停了,活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第三是活动的一些应有的环节,没有事先安排。例如,这么重要的活动,竟然没有安排拍照。我在公司兼负宣传工作,公司也有专业的单反相机,重大活动的拍照任务都是我来承担。我提前一天就把相机充满电、内存卡清空,让相机处于一级战备状态了。可直到会前一小时也没有人跟我说拍照的事。我忍不住主动去问,他恍然大悟,把拍照忘了!活动开始后,我拿着相机忙前忙后地拍,甲方人员和施工方都客客气气地过来加微信,要我事后照片发一份给他们。公司的其他同事,也来要照片。可见拍照的重要。
活动结果后,领导们要不要在公司吃饭,中层领导也没想到,我要求中层领导去跟甲方确认一下。中层领导觉得问得太晚,不好意思开口,自作主张要求食堂安排10个人的晚餐。结果甲方没有吃,活动结果就走了,造成了浪费。
在此期间,中层领导一直处在顾头不顾腚的忙乱状态,自己也累得满头大汗。结果依然是丢三落四,活动开始后又发现有些环节衔接不畅。一场活动,把中层领导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打现了原形。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的。我曾向中层领导提议,叫他列个详细的推进表,把所有环节都考虑进去,哪个时间节点做哪项工作,谁来负责、谁来检查催办都写清楚,然后开个会把所有工作落实到人,这样只需按照时间节点去办就行了。但他认为没必要,简单做了个会议通知,上面写了主要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加领导,然后拉个群把相关人员邀请进群,有什么事就在群里喊人。结果很多环节没有考虑到,用人的时候由于事先没有通知,所有人手头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工作时,人选一换再换,谁抓谁用,弄得大家心里都不痛快。
我对于中层领导的做法非常无语,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悄悄把他拉到一边,向他提出了这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本以为,事前问题没出现,我说的建议你不听;现在问题出现了,你该服了吧。结果他一脸不屑,说活动太累了,以后坚决不组织这样的活动了。我一片好心,变成了自讨没趣。
从事行政后勤工作多年,我深刻体会到:组织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能力,非常考验管理者的水平。我在此前的公司担任行政主管的时候,在行政副总和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每年都要组织好几次大大小小的活动,我太清楚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了。一些大型活动,都是提前一个月开始制订方案,还要从各部门抽调人叫组成会务组。方案确定后,进一步细化,做成推进表。推进表中详细列出每个环节的名称、执行人、执行要求、时间节点、检查监督人。把所有会务人员召集起来开会分工,明确任务。执行过程中方案还要不断调整。即便如此,仍难以保证万无一失。
有一次,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一个重要的签约仪式,双方的总经理都要出席。公司对此非常重视,指示综合办提前一星期开始准备。地点选在公司外的一家酒店,所有环节都顺利举办完,最后一个环节是签约。我突然发现,没有准备签字笔!这是个重大而低级的失误,我们把方案反复讨论了两轮,竟然谁都没有想到签字笔的事。眼看着就要开始签约了,我在脑子里快速想着办法……
双方这么多中高层领导在场,摄像机、照相机都已经准备就位,两位高层领导满面春风地握手、坐下。总经理翻开合同后愣了一下,我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两支签字笔递上面,签约环节顺利进行了。——当时时间紧迫,又是在酒店,临时去找笔和向其他同事借笔已经来不及了。而我一直都有随身带一支笔、包里装一支笔的习惯,我发现问题后悄悄去了休息室,找到自己的包拿出另一支笔,装进口袋。这才保证了签字仪式的顺利进行。事后总结经验的时候,副总和主任对我这次救场行为给予了内部通报表扬。
这说明无论组织工作做得多严密,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事先的充分准备,任何时间都是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