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知道了什么是美,随之也便有了对立的观念;都知道什么是善,不善的观念也随之产生;美与丑,善与恶,凭着主观意识对世界认知以及感受,判断何为美,何为善;而其对立面也随之衍生;因此人们崇尚美、厌恶丑,追求善、斥责恶,逐渐从审美标准演化成了道德修养。
故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较,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何为有无相生?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过程,比如生命,出生前即是无,呱呱落地便成为有,死亡后又归于无。这些相互对立而又不能离开对方单独存在,便是恒久的道理;
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对待万物,用不言的方式实行教化;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摒弃妄自作为,既远离不利己的环境,远祸慎形,遵循规律,顺其自然;处无为之事,收获的确认无所不为成功;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自持有嗯,事成而不自居其功;不占用,便不在意失去,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