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拿起来读的第一本书,源于搬家前后需要不停的收拾。这本书以前读过,这是重读,主要是想查找书中有没有写如何与物品告别,不留遗憾的方法。看完后,发现没有,因为这是一门需要生活实践的学问,并没有真正的捷径可走。但是心法书中还是有提到。
这本书在几年前很热,一共138页,如果不是为了写读书笔记,可以更快的看完。不知和翻译是否有关,语义重复,逻辑性不强,从这个角度看,阅读体验不佳,或许这是需要实操的学问吧。书中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通过放下对物品的不合理认知,立足于自己和现在两个轴心,将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的物品舍弃,留下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
作者在第一章通过断舍离的概念阐述了自己的整理理念。作者毕业于早稻田大学,通过参加瑜伽道场,接触到放开内心执着的行事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作者的整理术也是在此心法上发展出来的。所以获得正知正见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指引有效的行动。
书中提到的舍离物品的障碍性观念
1、“丢了多可惜,要珍惜物品”。
2、丢弃很麻烦,反正还有地儿,先放着再说吧!
3、舍弃感情的东西=冷酷地对待对方
4、还可以用,还能用。
5、“有的话,很方便”。
6、眼不见为净。
7、扔掉很麻烦!
8、这个很贵!
9、分类很辛苦!
10、赠品不要,就吃亏了!
11、用这个先将就着吧!
作者提倡的观念
1.家的主角是“自己”,不是物品。
便利的日常生活,其实是一个一不小心东西就会不请自来的世界。不知不觉家中会被过多的东西占据。
2.减少到可以管理的量,就可以收拾的井井有条。
3.物品里住着心情。
4.物品也需要新陈代谢。
5.除去房间的淤塞,人生的流动就会改变。
为何要舍?
长时间堆放的废物,好像便秘。这样的阻塞一旦慢性化,会使人麻木。
什么心态舍?
舍弃东西别人送的东西,或是自己常年使用的物品时,要说声谢谢,在舍弃没用完的物品时,说声对不起。(如实面对内疚和感激之情)用针对物品的心态整理,对物品致以最深切的谢意,然后彻底断绝关系。这就是舍弃的精髓。(类似于完形)
方法:作者说断-舍-离的顺序其实是舍-断-离,要先舍再断,最后是离(放下执着)。
舍:
1、首先,先决定花费的时间和整理的空间。
一点一点做,不要勉强。重要的是持续地重复,累积细微的作业。
2、如实面对自己的问题。不知为何无法放手,其中必有理由。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1)逃避现实型。
2)执着过去型。
3)担心未来型。
一书中举了一个执着过去型的例子,一位失去自信的先生一直保留一张高中时代优秀的成绩单。成绩单曾经是心灵的寄托,通过听作者的整理课,明白了是借助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这一点后果断丢掉了成绩单,决定今后再也不会用物品决定自己的价值。
舍的层次,见图:从像陌生人一样的物品一直舍至朋友,亲密好友一样的物品围绕着你。
《断舍离》读书笔记断:
1、让入口狭窄,出口宽广。
2、断绝不需要的物品。
3、用完,舍弃之后,才是购买时机。
4、好想要时,先呼吸一次,等待一下。
5、总量限制:七、五、一。看不见的收纳占七成,看得见的收纳占五成,要让人看见的收纳占一成。
6、断绝为了追求外在评价而接受物品的念头。
一旦接受了这项物品,就要爱惜使用到最后。这才是真正的“好可惜”精神。我所珍惜的物品才是最棒的。
离:
彻底脱离执着。没有多余的东西,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环境,气也就被净化了。人和植物一样,空气干净,会忍不住深呼吸,如果充满坏的气,穴道就会关闭,让我们喘不过来气。
读后感
联想到罗胖跨年演讲中的“将抽象还原”,断舍离原是抽象的修行词汇,还原即是在与一件物品面对面时,发生在当下与过去的一些与此物相关的场景,感受等会显现出来,这一刻,我们将要亲自面对自己和此物的关系,所有的抽象理念都会成为真实的你这个个体与对象的关系。审视,觉察这个过程,放下不合理信念,将无意识带入意识里,如实面对内在的匮乏、内疚、恐惧,净化身心,打造舒适轻松自由的居家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