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班的孩子是适应型的,注意力集中的,但现实是,每个老师每接一届学生,都会是参差不齐的,也毫无意外会碰到几个头痛的,运气好坏只在于头痛的程度和数量。以前的我总会很苦恼甚至气急败坏,这小孩怎么可以这样呢?曾经因为这样的孩子用尽各种办法仍看不到效果而灰丧气。但后来的我慢慢想通了,也因为看了很多类似《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文章,还有一系列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用类的书籍,我心知,孩子没有差别才是不正常呢。每个孩子身上的特质才让他成为他,而不是其他人。所以等待二字最难修炼,这个等待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或是放弃,而是积极地改变却静静地陪伴,不给他压力,看到他的点滴进步就给予鼓励,这种等待还需顶住压力,顶住班级管理被质疑,他时不时给你制造麻烦全校闻名,他或她拖你班上成绩后腿的压力,因为你要有一种信念,他或她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没有立竿见影,不时反复反弹也是常有的事,我不去强制要求他变成想象中千篇一律的要求的样子,而是让他照着自己的样子,外向、内向,都挺好,就让他照着自己的特质,找着自己的节奏进步吧。哪怕是只蜗牛也终会爬向自己的目标。只是我也有个疑惑,如果我们说的都是遗传,教育能起作用的地方有哪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