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意识到儿童不理解你,就会使你生气,教师生起这种气来,就往往无法摆脱。亲爱的同行,相信我,侵蚀学校生气勃勃的肌体,毒害学生集体生活的冲突,多半正是这种互不理解引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学校教育的对象永远是充满希望,富有创新创意的孩子,他们的特点是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却又思想幼稚,敏感,冲动,容易情绪化。作为教育者,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带领孩子走向成熟,自信,成功呢?
非常感谢人类在发展中,创造了语言,并赋予诗情画意,幽默风趣,科学严谨……多种功能并存的交际手段。作为教师,选择科学严谨增加了学科的知识性,传播性;幽默风趣,增加语言魅力,更容易产生共鸣,帮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需求。
记得有位学生理解力有点差,每次讲课过后,她都会缠着各科老师问题,一次最少得半小时。有一次她过来问题,但是她没有先问题,而是说一句:老师,我感觉别人都很聪明,课堂上的讲课,他们都能理解,但是我就是理解不了,是不是很笨啊?听到这句话,我问了一句:什么是聪明,什么是笨蛋。然后告诉她聪明的人对待学习具有科学家的思考精神,想知道为什么,所以总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只有笨的人,自以为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了。你看看牛顿小时候,爱因斯坦小时假,因为问题多,总被认为是笨蛋,但是他们成了伟大的物理学家,发明家。你现在就是具有这种科学家的钻劲,高考一定能成功!相信自己!我们沟通后,她快乐的接受了自己的在学习上的困惑,因此而努力,天不负人努力之人,高考时以超一本线65分成绩敲开大学的大门。
作为常年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打交道,需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孩子的不同,课堂上需要运用充满幽默的语言增加课堂的收听率,收视率,牢牢抓住孩子的心里,达到高效课堂。
幽默不失严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带我们走进孩子的心里,构建教与学的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