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具型产品?
一个锤子~一把锤子?一台电视机?
好吧好吧,这些都叫做产品,谁让万物皆是产品呢?但今天想记录一下的产品想法仍然离不开互联网这个群体。
所谓工具型的产品是指解决特定的单点问题,可以用完即走的工具,计算器、词典、解压缩软件以及天气类应用都是典型的工具型产品。其基本的产品逻辑是:
工具型产品使用逻辑快速的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工作效率,容易启动,用完即走,这是工具产品的对目标用户存在的意义及价值,用户打开计算器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数据的计算,打开天气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取今天的天气信息,在这样的场景下,依据优先进入市场的优势,工具型的产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大量的流量,获得显著的品牌认知,但“超高的独立设备数、日活数据并不能反映出工具型产品的良性发展,一个核心的问题是:
“每天除了看天气那短暂的几秒钟,你还会在墨迹天气中停留吗?”
对,所有工具型产品的问题核心在于用户的粘度,从流量到用户模式的转换,是工具产品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足够的用户积累、没有良好的内容沉淀,用户的转移成本过低,都将使工具产品寸步难行。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增加工具型产品的用户粘性呢?
①社区化:增加内容的分享平台 / 场景化:丰富实用场景
这是我们最先能够想到的增加用户粘性的方式,社区能够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聚集在一起,沉淀优秀的内容,增强用户的归属感,这也促使了众多工具产品的转型,例如快手从一个gif的制作工具演变为一个短视频的分享社区,wifi万能钥匙增加新闻信息流。
但,真的是所有的工具产品都能够去做社区吗?答案显然不是的,工具产品与内容的链接必须是柔性的链接,也就是说,能够做出社区转变的产品必须能够有效促使内容的沉淀,工具型产品有众多的种类,娱乐生活化的工具产品,例如快手、初始状态的ins,这类产品在内容产生方面就有着自然的优势。此外,产品必须能够对原有的用户印象做出合理有效的延伸,比如要在WPS这样的产品中增加新闻资讯,用户显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养成使用习惯,产品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那对于不同类别的工具型产品而言,又要如何增加用户粘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工具产品扩展~对于非泛娱乐化的产品,应当提升产品的专业度,丰富它的使用场景,例如WPS产品可以增加“排版教程”、“付费模板”等,而天气类产品可以增加“线下洗车”、“室内运动指导”等,通过把产品专业化,提升产品专业性的认知,丰富商业变现能力。通过丰富场景化,探索产品在线上线下更多的可能性。
②游戏化:增加产品的游戏性
游戏化的思维对产品的运营与设计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许多游戏化的思维方式都能够帮助产品获得用户的关注,例如支付宝作为支付类的工具产品,增加了浇水种梭梭树这样的公益事业,就是利用游戏化的思维方式扩大了用户对世界的影响力,促使用户能够在更多的场景下打开支付宝。
③互动:增加有效的反馈方式
对于工具型的产品而言,用户的打开频率虽然很高,但每次的使用时长都非常短,很多产品设计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机会得到展示,这时,更多的互动方式,丰富的toast提示,吸引的push信息,增加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机会,就有可能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长,当然,这里增加互动的方式并不是无限制的,对于工具型的产品,用户在下载之初对产品有着一个明确的需要,例如下载天气类产品就是为了看天气,增加的互动方式要在不影响用户核心需求的前提下进行。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产品举例吧!看看墨迹天气~
墨迹天气的初始页面如下:
墨迹天气初始界面大致梳理一下墨迹天气中的产品结构:
墨迹天气产品结构可以看出,墨迹天气在提升用户粘性与使用时长上还是做了很多的功课的,产品共分为4个tab,其中时景以与天气相关的图片与小视频内容为主,小视频被单独列为一个tab,可以看出墨迹天气对小视频这部分内容的关注。
墨迹天气小视频总结来看,墨迹天气通过以天气作为产品的定位,将工具型的产品向社区化、内容话的方向去进行摸索,希望从内容与分享上入手吸引用户持续使用,但:
天气真的是内容分享的恰当载体吗?
至少从笔者看来,天气并没有为墨迹天气带来更多内容上的沉淀,小视频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还是前文所述的观点,能够做出社区转变的产品必须能够有效促使内容的沉淀。(此外,墨迹天气想做内容社区,却没有在两个内容核心的tab页面有任何有效的促使用户登录的提示,感觉这点也很“奇怪”,难道是工具型产品的登录会极大地影响用户的体验吗?)
总的来看,工具产品的类别与定位决定了它的扩展方向,至于复杂的商业变现,以后有机会再总结~
工具产品,用户粘度,产品小白来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