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9
每条笔记都是引用和反向引用系统网络中的一个元素,笔记的质量就取决于这个网络。
在编写新的笔记时,可以直接把新笔记放到现有的相关笔记“后面”。
随着笔记的积累,内部会分支出无线多的序列和子序列,但没有层级顺序。
一个初始的子序列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后续笔记,慢慢地会成为一个有许多分支序列的主话题。
Zettelkasten笔记软件:
可以自动分配编号和生成反向链接,可以随时构建笔记序列,并且同一条笔记可以同时成为不同笔记的后续笔记。
按主题排序,就必须自上而下地组织笔记,并要事先确定好等级顺序。
按摘要排序,不支持自下而上地构建思想集群和主题,这些笔记会始终处于孤立状态,只是一堆参考资料,不能形成互相联系的整体。
而这种松散结构的笔记序列,是笔记发展的主干,结合了摘要和按主题排序的优点,允许在必要时自由地改变笔记的主题方向,并能提供足够的结构来满足复杂性的需要。
笔记的价值只取决于其所嵌入的笔记和参考网络。
当我们把一个论点的相关笔记从卡片盒的网络中取出来,按照线性顺序整理成初稿时,就会发现论证中是否存在缺失的部分。
卡片盒笔记是我们记忆的延伸,思考的媒介,但不是思考的对象,我们不需要对其进行概述。
卡片盒笔记会从复杂逐渐变得有秩序,我们从不同来源的线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并将其混合起来,直到形成新的网络模式,最后,我们把这些模式组合成新的线性文本,也就是写成我们自己的文章。
构建主题
要想在卡片盒中找到相应的笔记,就需要建立索引。
在笔记软件系统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添加关键词作为索引,关键词的选择很重要。
因为卡片盒是作为思考的工具箱,笔记之间的引用关系要比目录与内容之间的索引关系重要得多。
卡片盒不仅能够保存我们想要的东西,还会提醒我们早已遗忘的想法,并触发意想不到的新想法,这往往是由于相互联系的笔记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卡片盒中的笔记是参照网络进行组织的,大部分笔记都可以通过其他笔记找到彼此,因此索引只是提供笔记的入口。
通过对某些关键词下笔记集群的检索,可以很快进入到具体想要找的笔记,写作的论点,可以很快从先入为主的想法,快速转移到卡片盒里笔记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事实上。
卡片盒中的主题都不是既定的,而是会随着我们的持续思考而不断调整。
在构建某个主题时,我们可以记一条笔记来暂时概括某个主题,随后,从索引中链接到这条笔记,就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后续发现之前的概括需要更新,或重塑逻辑时,可以用更恰当的逻辑写一条新的笔记,代替原有的概括笔记链接到索引中。
我们对于主题结构的思考,依赖于我们的理解的发展,并随之变化深入。
作为写作者,我们处理关键词的方式不同于档案管理员。后者关注 是否合适,但前者则会按照卡片盒中已有的思路,结合我们脑海中的问题,思考这条笔记可能会对哪些已有的思路或问题提供帮助。
好的关键词,通常不是笔记中出现过的词,因此无法从文中提取,笔记软件也无法提供。
选择关键词,一定要着眼于自己正在研究或感兴趣的课题,这是思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会让我们对某个笔记的阐释更深入,让我们对笔记之间的关系阐释的更深刻。
建立智能链接
在软件中,建立链接关系很简单,但如何做好交叉引用需要认真思考,这是思想发展的关键部分。
基于应用软件的两种交叉引用类型:
1.第一类链接:
主题概括笔记上的链接,也就是索引中引用的笔记链接,通常可以作为一个主题的切入点。
在这样的笔记上,可以收集与之相关的其他笔记的链接,最好能简短说明这些笔记在说什么(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
这种笔记有助于组织思路,可视为构建初稿的中间步骤,有助于在卡片盒中的定位相应的笔记。
这种笔记,记录的是对一个主题下所有笔记的概述。
2.笔记到笔记的链接,表示两条独立笔记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将两条相关的笔记连接起来,可能会产生令人惊讶的新思路,提供全新而有建设性的观点。
在完成文稿的思考过程中,寻找有意义的联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要逐字逐句的仔细审视卡片盒,寻找联系,并准确处理笔记,建立具体的链接,而非凭空想象并不存在的联系。
在建立这些联系时,卡片盒的内部结构也就建立起来,这是我们通过思考塑造出来的,也会塑造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以更有条理的方式进行思考。
我们的想法将根植于一个由事实、深思熟虑的想法和可证实的参考资料组成的网络,最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