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
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为什么连最科学的养育都不能消灭孩子的焦虑情绪

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为什么连最科学的养育都不能消灭孩子的焦虑情绪

作者: 凡菲凡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08:15 被阅读2次

有这样一对用心的父母。他们学习最科学、最先进的养育理念,试图养育一个完全远离焦虑的孩子。

他们在孩子恰当的月龄给予最科学的母乳、断奶和排便训练。为了避免孩子因为二胎的出生缺乏安全感,就连妹妹的出生日期也是精心计算的。

但是,这个孩子却还经常会感到恐慌和焦虑。这对父母不禁提出怀疑,难道连最科学的养育都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吗?

弗雷伯格在《魔法岁月》中提到:焦虑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个体在应对危险时,采取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准备。

身心健康的最高水平,是我们感到焦虑时,能够运用自身的才智和行动去战胜这种焦虑的心态。

image

赛尔玛佛雷博格是美国研究幼儿心理健康的先驱者,这本《魔法岁月》便是她的代表作。

该书虽已出版超过半个多世纪,但书中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理念和思考,似乎能抵挡住岁月的冲刷。究其原因,她的育儿研究是真正伴随儿童个体的发展的研究。

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必须正确对待愤怒

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应该会有适度的焦虑感。同样,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也应该适度的展示他的愤怒。当孩子感到愤怒时,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把愤怒的情绪合理的发泄出来。

但很多父母却看不惯孩子发脾气,甚至试图抑制孩子的愤怒情绪。

4岁的劳瑞总是对弟弟抱有敌意,他认为弟弟的出生抢走了父母对她独有的爱。弟弟只要有妨碍她的时候,她就会愤怒的打弟弟。

当劳瑞想要打弟弟时,妈妈就会强硬的制止她。妈妈会一边打劳瑞的屁股,一边告诉劳瑞不能这样做。在妈妈多次凶狠的警告后,劳瑞确实规矩了很多。但她却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障碍,还害怕很多东西。

我们很多父母也会像劳瑞的父母一样,利用强硬的态度制止孩子发脾气。当然,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讲道理,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抑制自己的怒气。

但不管是强硬还是说教,抑制孩子的愤怒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些长期被抑制的愤怒,将通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而且结果更为极端。

只是有时候,任由孩子发泄愤怒,孩子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或自己。比如劳瑞很生气要打弟弟,那么弟弟肯定会受伤;有些孩子很生气要扔石头,那么很可能会砸到别人;有些孩子要生气要大力踢墙壁,则很可能让脚受伤。

佛雷博格在书中介绍了一种方法,既能帮助孩子合理发泄愤怒,又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她建议父母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愤怒,但必须引导孩子转移发泄对象。

比如:父母可以给劳瑞一个固定的娃娃。当她要打弟弟时,父母要坚定地告诉她,“可以打娃娃,不能打弟弟。”这样反复引导,劳瑞自然就会把对弟弟的怒气转移到娃娃身上。

同样,如果孩子要扔石头,我们可以从地上捡些树枝给他扔;如果孩子要踢墙壁,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踢沙发。

其实在孩子愤怒时,父母能够做到理解和陪伴,孩子的怒气很快便会消失。他们还会在发泄愤的过程中,非常懂事的避免伤害到他人和自己。

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去发泄他的愤怒,让愤怒源恰当的从孩子身上排出,保障健康的心理。

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性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性

佛雷博格对孩子的性教育有更深入的见解。她认为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孩子性知识,还要让孩子能接纳自己的身体、性别以及性别角色。

在莉莉四岁半时,有一次她问妈妈她是从哪里来的。妈妈马上意识到是时候给莉莉普及性知识。于是她买了几本内容更科学的的性教育儿童绘本,给莉莉全面普及了性知识。

但莉莉了解完所有的生殖知识后,却突然非常厌恶自己作为女性这件事。她变得不爱穿裙子,更喜欢穿上球鞋跟男孩子们在球场上驰骋。

后来妈妈发现,莉莉平时和奶奶相处时,奶奶总爱向莉莉抱怨自己作为女性悲惨辛劳的命运。导致莉莉对成为女性这事异常的恐慌和抗拒。

如今,父母们普遍意识到要重视孩子的性教育。他们会像莉莉妈妈一样给孩子读性教育的绘本,给他们普及性教育知识。

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对自身性别的接纳。是在一些女性家族成员较多的男孩身上,或是一些对女性命运有偏见的女孩身上。他们更容易抗拒自己的性别。

当莉莉妈妈发现女儿对自身性别的抗拒时,就必须在莉莉的偏见还没固化之前果断干预纠正。妈妈可以给莉莉讲述一些女性的伟大事迹,或在莉莉面前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等等。让莉莉对女性有正确的认识。

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父母认真对待孩子的性教育。除了给孩子普及一定的性知识,还要细心观察孩子对自身性别的接纳程度。

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必须正确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中国有句古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古人认为,人一生出来都是善良的。

但佛雷伯格却认为,孩子天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对孩子是非观的树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佛雷伯格还认为,正确树立孩子的是非观就是要否认孩子,让孩子产生内疚感。

但有些父母却不舍得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他们认为要纠正孩子的行为,只需否认孩子的行为即可,大可不必否认孩子。

比如有些父母,看见和伙伴们玩耍的孩子突然拿起石头要砸别人,会马上大声呵斥孩子。但发现孩子觉得委屈后,又马上把孩子搂在怀里又哄又亲,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

其实,当孩子犯的错误涉及到是非观时,父母必须摆正自身立场,及时纠正孩子的观念。模棱两可的态度,很容易让孩子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还要注意的是,纠正孩子的是非观念,切不可使用暴力。对孩子使用暴力,反而会使孩子的内疚感因此相抵消。

一位叫佛雷迪的六岁男孩,总喜欢到街角的报纸亭里偷里面的硬币。当佛雷迪被店主抓住时,他承认了几个月以来的大部分偷窃行为,但他对他的偷窃这事显得很平静,丝毫不觉得愧疚。

其实,弗雷迪对他的偷窃行为开始是有内疚感的。他把偷窃的焦虑转化成对家人的找茬儿和挑衅,他激怒哥哥和父亲。

最后,换来了一顿他渴望已久的毒打。挨揍这事非常有效的降低了弗雷迪的内疚感,导致他逐渐对偷窃习以为常。

当父母们用暴力来惩罚调皮的孩子时,其实是在帮助孩子降低自身的内疚感,非常容易孩子对干坏事习以为常。

暴力非但不能制止孩子调皮的行为,还会降低孩子的内疚感,无法正确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要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往往一个眼神或一个句话就够了。只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失望,就能轻松制止孩子的行为。

身心健康的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是非观,懂得道德的底线。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感到内疚,就模糊孩子对是非观念的界限,更不能用暴力来帮助孩子减轻内疚感。

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无须刻意去教导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的言行举止,便能潜移默化的给孩子灌输什么是正确的是非观。

积极乐观的父母总能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品行优秀的父母也总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身心健康的父母,孩子大抵也是身心健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为什么连最科学的养育都不能消灭孩子的焦虑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rs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