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简书面面观成长励志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

作者: 是小奥吖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22:44 被阅读7次

外文名 :The Piano in a Factory

片 长 : 107 分钟

导 演 : 张猛

制片国家 : 中国

上映日期 : 2011.7

拿下日本电影节影帝大奖,并在上海电影节举行两场放映之后,小成本电影《钢的琴》已经开始在一定范围内累积良好的口碑。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下岗工人用工厂废弃的钢铁为女儿铸造了一架“钢的琴”的故事。

虽然以东北衰败的老工厂为背景,但是影片的手法并不沉闷,反而是热烈诙谐,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到主创们的人文关怀。

很多媒体和影评人看过本片之后都建议片方尽快把这部电影推入院线,

但是在如今商业大片横行的市场环境下,这部没有大明星加盟而且没有大场面只有普通人生活的电影却让发行方信心不足。

先是闹出了“改名”的风波,导致主演秦海璐公开宣称,如果改名,以后就不配合影片宣传。

故事梗概:

东北钢铁小城的下岗工人陈桂林(王千源饰)为了和前妻争取女儿小元的抚养权,用尽办法想为女儿造一架钢琴。

乍听起来是展示伟大父爱或追求音乐梦想的故事,好像谁都轻易想得到故事走向,比如过程会怎么艰难,或者父亲对女儿的爱会怎么表达四溢。

但《钢的琴》并没有。

它不是一部煽情片。

或者说,它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

因为仅凭里面满屏的东北人,就不允许用恶俗的情节催泪。

“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

东北人是中国人里最有地域性格色彩的人群之一。

他们大都性格爽快,情感分明,唠得一手好嗑,骨子里还都带着一股天生的幽默感。

不是舞台上那种咋咋呼呼的小品,而是言语间对于一切严肃事物的举重若轻。

这种调侃的气质遇上《钢的琴》的温情和悲情,化成了另一种温和的深刻。

比如片子开场,陈桂林和前妻离婚的摊牌戏。

“孩子跟你是不会幸福的”

“你少拿幸福吓唬我”

在各种嘴皮子话和面无表情中,陈桂林难掩一个中年男人的倔强和困境。

他在钢厂下岗后,生计衰败,妻子不堪生活重负跟个假药商人跑了,然后还敢衣着光鲜地回来跟他争要女儿的抚养权。

即使嘴皮子上硬,陈桂林也确实被“幸福”吓唬到了。

下岗后,他组建了一支乐队,穿梭在各种婚丧喜庆场上演奏音乐。

这样的生活境况,女儿要的钢琴,他确实买不起。

但为了让女儿练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

就像每个中国家庭中那些看起来似乎无所不能的父亲,生活再难也要满足儿女所需。

虽然那些父亲的女儿们都是到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并不是真的无所不能——陈桂林先是偷偷地带女儿进学校琴房练琴。

结果被学校老师抓到赶了出来。接着他用木头纸壳做个了钢琴键盘板。但是不出声,怎么练都没意思,连女儿都不乐意了。

陈桂林给女儿演示纸壳钢琴

眼看到了争夺抚养权的重要关头,陈桂林只能豁出去到处借钱买钢琴。

于是他开始去找那些和他同样下岗再就业的老工友们借钱。

结果没想到,一个悲惨中年更惨的困境就是身边只有一群和他一样悲惨的中年。

杀猪的屠夫私房钱被老婆搜了。

做木工的二姐夫也下岗了。

混混赌徒赌得还需要陈桂林倒贴钱借。

甚至有个老工友听说他最近在借钱直接躲去乡下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人人拮据的90年代,借别人钱意味着饿自己肚子,谁也帮不了。

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

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

最后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一群落魄兄弟的帮助下,他们造出一部“钢”的琴,一群男人为尊严而战。

爱情,友情与激情,幽默在不可能的任务中荒诞燃烧。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uq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