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8)

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8)

作者: 时光流淌 | 来源:发表于2023-10-25 06:56 被阅读0次

文/时光

按照计划,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王阳明先生写汇报材料的艺术。

话不多说,直接上菜。因为王先生的汇报材料很长,所以挑重点分段来看。从整个汇报内容的结构来看,王先生这篇汇报材料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首先,从事情的起源分析导致广西之乱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过程,提出论点:建议给现在起事的两个本地首领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后,从内忧外患,国家治理成本核算等角度分析给当地土著首领一条活路的原因和意义。

最后,从地方特点的角度,着眼长远提出边陲地区治理方略。

「分析原因 提出观点」

臣惟岑猛父子固有可诛之罪,然所以致彼若是者,则前此当事诸人亦宜分受其责。
盖两广军门专为诸瑶、僮及诸流贼而设,朝廷付之军马钱粮事权,亦已不为不专且重,若使振其军威,自足以制服诸蛮。然而因循怠弛,军政日坏,上无可任之将,下无可用之兵,一有惊急,必须倚调土官狼兵,若猛之属者而后行事。故此辈得以凭恃兵力,日增其桀骜。今夫父兄之于子弟,苟役使频劳,亦且不能无倦。况于此辈夷犷之性,岁岁调发,奔走道途,不得顾其家室,其能以无倦且怨乎?及事之平,则又功归于上,而彼无所与。
兼有不才有司,因而需索引诱,与之为奸,其能以无怒且慢乎?既倦且怨,又怒以慢;始而征发愆期,既而调遣不至。上嫉下愤,日深月积,劫之以势而威益亵,笼之以诈而术愈穷。由是谕之而益梗,抚之而益疑,遂至于有今日,加以叛逆之罪而欲征之。
夫即其已暴之恶征之,诚亦非过,然所以致彼若是,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且当反思其咎,姑务自责自励,修我军政,布我威德,抚我人民,使内治外攘而我有余力,则近悦远怀而彼将自服,故不复自反而一意愤怒之!
夫所可愤者,不过岑猛父子及其党恶数人而已,其下万余之众,固皆无罪之人也。今岑猛父子及其党恶数人既云诛戮,已足暴扬,所遗二酋,原非有名恶目,自可宽宥者也。又不胜二酋之愤,遂不顾万余之命,竭两省之财,动三省之兵,使民男不得耕,女不得织,数千里内骚然涂炭者两年于兹。然而二酋之愤,至今尚未能雪也。徒尔兵连祸结,征发益多,财馈益殚,民困益深,无罪之民死者十已六七。山瑶海贼乘衅摇动,穷迫必死之寇既从而煽诱之,贫苦流亡之民又从而逃归之,其可忧危何啻十百于二酋者之为患。其事已兆而变已形,顾犹不此之虑,而汲汲于二酋,则当事者之过计矣。
……

简而言之,王阳明认为岑氏父子固然是其罪当诛,但其他当事人也有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岑氏父子是乱一代,是最初起兵造反的人,在王阳明写这份奏疏的时候都已经被姚谟诛杀了。如今的起事者是乱二代,即土著领袖卢苏和王受。

王阳明没有把眼光直接投向这两人,是因为王阳明认为两次叛乱实际上同根同源,本质上是同一件事,这就是王阳明的厉害了,他是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

随后王阳明分析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通过王阳明的描写我们得知,两广一带常年都有匪患(瑶、僮及诸流寇)。政府为了解决流寇之患,专门设计了专门的军队。如果政府军能够震慑住流寇,那么就不会有后来这些问题。然则,政府军搞不定。一有风吹草动就需要调动土官狼兵。你让人家放着好好日子不能过,三天两头来帮你打架,人家不烦吗?人家不会鄙视你吗?人家不会骄傲吗?关键打完了你把功劳一端,人家连一碗汤渣渣都喝不到,人家能不怨吗?

你要是足够强大,人家怨就怨了,打掉牙齿和血吞,忍了!关键你还不强大,时间长了,别人胆儿养肥了,谁惯着你这臭毛病?

所以说虽然土官造反着实可恨,也是有原因的,并非无缘无故找事情,这是可以谈和的基础。

再则,恶之恶首岑氏父子已经伏诛,对于那些心存二心的人,也已经气到了震慑作用。敲黑板:动摇皇权威严才是嘉靖帝最关心的问题,所以王阳明特意强调了这个点,再谈给卢苏和王受一条活路的可能性。

臣愚以为且宜释此二酋者之罪,开其自新之路。而彼犹顽梗自如,然后从而杀之,我亦可以无憾。

打消皇帝的顾虑后,王阳明提出可以给卢、王二人开一条自新之路。随后也即使打补丁,如果他们顽固不化,那就杀之。

进阶写还要说明这么做的好处:

苟可曲全,则且姑务息兵罢饷,以休养疮痍之民,以绝觊觎之奸,以弭不测之变。迨于区处既定,德威既治,蛮夷悦服之后,此二酋者遂能改恶自新,则我亦岂必固求其罪。若其尚不知悛,执而杀之,不过一狱吏之事,何至兵甲之烦哉?

三个排比句强有力的说明了好处。

当然,王阳明的论据远远不止这些,更多精彩内容,我们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us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