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精读 |《知行合一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四)

精读 |《知行合一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四)

作者: 月丫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9:35 被阅读206次
    《知行合一》 度阴山著

    1527-1529年是王阳明人生中最为巅峰也是最为煎熬的时期。一方面他的军事成就再一次显示出他的超凡卓绝, “天泉证道” 让他最终实现成圣的理想;另一方面命运也把他推到了尽头,这个时候的他已身患重病。一边要为朝廷再次披挂上阵,一边又要忍受身体巨大的病痛,还有甚者是,他的光彩夺目给他带来的一生都避之不及的,来自政敌的暗箭。

    1527年,王阳明重出江湖到广西剿匪,时隔平定宁王叛乱已经过去了七年。

    广西思田风云再起。掀起风暴的是1525年被剿的田州知府岑猛的两个将军卢苏和王受。

    《知行合一》第四章讲述的是王阳明如何运用 “良知” 的力量剿灭盗匪。

    王阳明

    中央政府中沉浮于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掌权官员能同意王阳明去广西剿匪,且无担心他居功自高,是因为看懂王阳明是淡泊名利之人,只会专注于军务,而不会角逐于政治。

    走在成圣的路上

    1527年农历七月,王阳明接到中央政府要他去广西的圣旨,直到十一月才从浙江余姚走到广西梧州。

    走的这样慢,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他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不能骑马只能坐轿。第二,沿途停留讲学,第三,多年来朝廷不公正的风风雨雨已经消磨了他的斗志。

    a、平定思田

    1527年农历十一月二十,王阳明到达广西梧州。和当初到江西赣州一样,他开始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

    1527年最后的一个多月,王阳明始终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原因一个:他之前调集的湖广和福建、广东的部队没有到达。三处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们给出的借口都是:正在集结军队,筹措军饷。

    实际上,他心中早已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招抚。

    王阳明决定用良知这一武器进攻卢苏和王受。他亲自给他们写信,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表明是政府“官逼民反”,有错在先。坦诚地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放下武器,会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最后,王阳明也严肃地说,投降可以免掉刀兵相见、生灵涂炭,避免无辜百姓遭殃。

    这封信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因为卢苏和王受有顾虑。卢苏想起王阳明在对付江西土匪的作为,谨慎地说:“还是看看再说。”

    王阳明知道他们在犹豫,所以给他们又送去了免死牌。

    1528年农历二月中旬,卢苏与王受主动受降。

    王阳明仅凭几封信就把广西最大的叛乱武装化解得无影无踪,这种能力恐怕只有王明阳才有。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广西,王阳明的战场都不在外而在心,他最擅长的实用心理战既简单也不简单。

    首先他会做多方面的材料收集和分析,对于敌人的强弱优劣了然如心。避开强硬之处,运用他的心学,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结合军事行动,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箭一矢就解决问题。

    在顺利解决思田叛乱后,王阳明准备告假返乡,却出现了此次剿匪计划以外的军事行动 —— 扫荡断藤峡与八寨的盗匪。

    b、雷霆扫穴

    1528年农历七月初,王阳明在南宁和一群当地的土绅聊天。他们对王阳明说,对广西而言,田州叛乱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让百姓生不如死的是断藤峡和八寨的盗贼。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是天理难容。

    王阳明叹了一口,说:“我一想到百姓受苦,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此时的王阳明已经完成中央政府交给的任务,成功平定思田叛乱,本可以申请回乡养病,但是他的良知告诉他,不能逆天理而行,置百姓生死而不顾。

    他召集广西方面的所有高级官员,包括新受降的卢苏与王受,研究解决断藤峡和八寨的盗匪计划。

    此时的王阳明能调动的部队只有一万五千人,还包括刚受降的卢苏和王受的杂牌军。而断藤峡与八寨的盗匪绝对不止一万五千人。

    敌我数量的悬殊,在王阳明看来并未是不可攻克的障碍。因为他剿匪从来都不看人数,他靠的是虚虚实线、以退为进、以攻为守的各种攻心战术。

    心理战,1528年农历七月,王阳明放出消息,说五日内对断藤峡与八寨采取军事行动,盗匪们惊悸不安、高度警戒。五日过去,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又说,王阳明身体欠佳,正在养病;又说,王阳明来广西是对付思田的叛乱,他的任务栏里根本没有断藤峡跟八寨。盗匪们紧张的心又放了下来,守卫松懈。

    以贼攻贼,王阳明安排卢苏与王受作为前锋主攻,一是两位叛将刚刚归顺,急于立功表现,定会倾尽全力;二是以贼攻贼,贼最了解贼。

    卢苏和王受果然不负众望,总攻令下达后,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八寨的第一个寨子。八寨的第一个寨子的攻陷,如同起了反应,八寨的其他寨子虽然进行了有效抵抗,但是由于神兵突降,只抵抗了一会,就纷纷缴械投降。

    断藤峡的盗匪听说八寨的同伙已经被全部歼灭,原本不够坚强的抵抗意志瞬间瓦解。

    1528年农历八月,王阳明宣布断藤峡与八寨的盗匪全部消灭。

    再看王阳明,所动用的兵力为一万五千人,其中还有卢苏和王受的五千人。实际他只用了一万原来平定思田的人来平定断藤峡。二次利用,除了必须的军需供应外,王明阳没有额外费国家一分钱。对这次用兵的成本稍作了解,就会发现王阳明不是进行得两场战役,而是一次奇迹的创造。

    1528年农历九月,王阳明已决心离开广西。一方面,他认为在八寨、断藤峡的善后工作已经做完;而最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他的生命已近尾声。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从浙江余姚启程去广西时,王阳明的肺病就已严重恶化,夜里持续的咳嗽而无法入睡,脸色越来越难看,青黑得犹如鬼魅。以今天的医学角度看,他可能已是肺癌早期,或是中期。除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肺病之外,王阳明在江西剿匪时又染上了炎毒。炎毒又加重了他的肺病,使剧烈的咳嗽和他形影不离。

    如今来到广西,更是雪上加霜。他就是用这半条命上岩入洞,穿山越岭。但就是他用半条命换来的安定地方政策送交中央后,却杳无回音。

    王阳明在给皇帝的辞职申请中说,他实在没有力量再在广西多待一天,现在的他一直在船上静卧,他希望中央政府能尽快批准他回乡。

    让人气愤的是,没有回音。

    此时的王阳明已经不得不离开广西,他清楚的意识到,他将不久于人世。

    1528年农历十月,王阳明离开广西,一路走得极其缓慢。原因有两个:一是身体状况实在是不堪远途劳顿;二是还寄希望朝廷,能得到皇帝的关心和准许他退休的命令。遗憾的是,当他进入江西地界,他还是什么都没有等来。

    直到此时,追忆王阳明的人生,他的这一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年轻时,他纵容自己的性格,追求那些为别人所讥笑的事,他在精神上的自由富足,让他早年的内心世界放荡不羁。

    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代不释放自己最本真的性格,他这一生将是不完美的。因为人到中年,就必须负起社会所赋予他的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内敛,有时候应该委曲求全,有时候应该忍辱负重。无论是年轻时的浮夸,还是中年以后的老成,王阳明都做得很好,因为他在凭良知做事。

    他创造了很多人都不可能创造的人生成绩,散发了很多人都不可能散发的光辉,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极限的体现。完美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尽可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引以为傲的人生价值。

    152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王阳明乘船抵达江西,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1529年阳历一月九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

    1529年农历十ー月十ー,王阳明被葬于浙江绍兴兰亭洪溪(渐江绍兴市兰亭乡花街村)。

    王阳明离开人间的整四十年后的1568年,明帝国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垕(明穆宗)追封王阳明为新建侯,谥文成。

    从伯到侯是个提升,但恐怕在天上的王阳明仍然不会动心。迟来的封赏只会让人的兴奋大打折扣。一个此心光明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奖励就是良知给予的奖赏,其他,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一生,人言藉藉、仕途多舛、险象环生。正是有了心学的力量,总让他能化险为夷;有了心学的智慧,让他能面对不公不动于山。


    高中的时候,总跟同学争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很多人也会说,王阳明的心学大概更多的也是唯心主义吧,因为他 “心即理” “存天理去人欲” “致良知” 从字面意思看,真是唯心主义的体现。

    读完《知行合一》,沿着王阳明的证道轨迹,串起他一生的军事策略思想是他的心学,是他的良知学。在我们围着他的心学理论绞尽脑汁思考的时候,还不如放下理论,因为王阳明的心学,其实就是我们生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王阳明曾言及平生讲学,只是 “致良知” 三字。而后他提出的“四句教” 更是将致知、正心、格物贯通起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其实就是为了 “炼心”,炼我们那颗慈悲之心。我们要经常实践自己的善意来炼心,来炼就仁者之心,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伟大的人,因为孟子说了,仁者无敌。


    后记

    1529年一月,一代哲学宗师王阳明仙逝后,其弟子门人花费二十余年整理先师讲学遗录,增收其他门人所录部分,于嘉庆三十五年(1556年),合编成《传习续录》出版。此后又陆续增录删改,记录王阳明与弟子友人平日对话、语录、书信而成的《传习录》终成圣门经典。

    心即理:最佳的行为准则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要去倾听内心最原本的声音。提倡心里合一、言行合一,按本心的想法做事,凡事从心上下功夫,而不要到心外去寻找。

    致良知:第一是向内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我们要光复良知,不要让它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第二是向外的,用你的良知施加于万事万物,也就是用良知去做事。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 “宁静于内,无敌于外” 的至上智慧,曾国藩、孙中山、梁启超、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


    作者文章:月丫读书 - 首页

    上一篇文章:精读 |《知行合一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14063b1a37d:加油
        月丫读书:@王雷_7cec :tada::tada::tada:多谢!
      • 373f472742f9:再读月丫君的拆书稿,喜欢你所做《后记》,更加精彩,受益匪浅
      • 373f472742f9: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江西宁王叛乱,启用王阳明;
        广西土匪作乱,再用王阳明!
        373f472742f9:@月丫读书
        跟你读书,终生受益
        373f472742f9:@喜梵
        月丫读书:@喜梵 他是知识与实践应用非常成功得极好典范
      • 月丫读书:《知行合一》全书精读完结。
        月丫读书:@月丫读书 值得一读:blush:
        373f472742f9:@月丫读书
        谢谢月丫老师的精进,又一次拜读你的拆解,我都想买来《知行合一》精读了😊

      本文标题:精读 |《知行合一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xk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