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选解读书笔记(3)

《憨山老人梦游集》选解读书笔记(3)

作者: 觉之光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21:15 被阅读0次

憨山老人说,“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对这句话我非常有感触。从前年到今年,观心经历了一些变化。从最开始的很难观,到逐步能够观照到一点寂静;从动中根本没办法观心,到逐步有了可喜的进步,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种进步让我惊喜,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功夫能做到一分就收获一分,能经常做功夫,就能达到增上的效果,它是层层叠加的一个状态。每天观心,也就是每天在扫垃圾,一层层地把污垢去除了,它洁净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宁静的时间会越来越多,会发现心越来越听话。

如果能够“全在绵密用功、时时觉照,时明明白,在本性上起照”,那么,就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是个纯粹的门外汉,非常被动地像一只拉磨的驴子,每天转着圈,没有自己的自由,没有明确的方向。那种茫然的,模糊的,被动的日子,实是就像一只待宰的羊——被客观生活所主宰。作为有着主体性的人,如果总是不主动提起觉照,甘愿沉溺于被动的状态,就完全无法掌控心灵,痛苦也无法消弭。

念头这个东西实在是出奇地强大。雪师也说,心是非常奇怪的,它会找无数的理由来说服你,让你放弃。一个人堕落了,心会找无数个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心会创造念头,念头又裹挟念头,它有自己的一套程序,有点像人工智能。隋性的恐怖非常可怕,一定要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念头,要时刻看念头,揭穿它的真相。

这本书上说,“不要老是闭关啊,一个人静坐、打坐,老是这样。要活泼泼的,买菜、做饭、和人来往、在十字路口很吵闹的地方做出、透得过,种种事来了,无碍,更为得力,就能够证法身,开大智慧。”这段话很值得品味。说明对境其实正是观心修行的道场。如果一个人不遭遇外缘,当然会觉得非常清净;一旦遇到热闹的对境,才是检验自己真功夫的时候。所以,不如主动地多训练,面对任何事情,任何境界,都记得把观心训练提起来。只要能够时时这样去觉照,功夫定会越来越深。

“顿悟、顿证、一下子圆满的人很少,除非过来人。”以前我对祖师们的悟道感到非常神奇,但我只看到结果,而没有看到他们背后几十年的努力。当自己亲自实践了才会知道,上天是不会无故有馅饼掉下来的,只有一步步扎扎实实地用功努力,心才会收摄一处。所以这条路最好的方法,便是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刻意训练,可以让每个人都成为大师。

相关文章

  • 居家杂记12

    独坐 【明】憨山老人 七轴莲华一炷香,昼长趺坐倚匡床。 世尘门外深千尺,唯认轮蹄日夜忙。 这首诗出自《憨山老人梦游...

  • 憨山大师:有物者,不可以语道;忘物者,不足以致道;沦虚者,未足以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十五 有物者,不可以语道。夫万物纷纭,非有也。有之者,人也。人不有,则万物何有。凡有物者,必殉...

  • 憨山老人

    予十岁。母督课甚严。苦之。因问母曰。读书何为。母曰做官。予曰。做何等官。母曰。从小做起。有能可至宰相。予曰。做了宰...

  • 我一点忌讳也没有

    明朝憨山大师的文集叫《憨山大师梦游集》,就是说他这一生就跟梦游一样。这就是开悟者的眼界。我一遍遍的讲,开悟的要领就...

  • 佛学一则

    古德憨山静法达经启智与师慧融居士学佛静定实质相措之实证同一集解弟子素一居士无事读书有感于斯文 佛法为心法,观之憨山...

  • 《梦游集》答郑昆严中丞 (节录)

    《梦游集》答郑昆严中丞 (节录) 明.憨山大师 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最易得力。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

  • 【边野体前记】

    一: 梦游玉龙仙谷源 昨夜清闲,酒憨仙睡,于梦中见一山悬浮空中,烟云包裹其周,方疑,一席怪...

  • 角虎集(15)憨山德清

    曹溪澄印德清禅师 (嗣少室禅师) 师。别号憨山。全椒蔡氏子。母洪氏。夙供观音菩萨祈请生。师以重胞显。隣妪惊相 告。...

  • 佛教牛人录38 融会各家的四大高僧(三)|憨山德清

    三、憨山德清 憨山德清(公元1546~1623年),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金陵全椒(今安徽滁州)人。 德清出生没...

  • 憨憨的罗汉山

    憨憨的罗汉山 棒槌山下 武烈河流淌 出浴的蛤蟆卧在山岗 打坐在河边的罗汉 不知修行了多少年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憨山老人梦游集》选解读书笔记(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wm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