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仔细阅读了一些在网络上评价较高的写作指导书籍,诸如《文心》、《文章例话》、《论写作》、《如何写作》、《虚构文学写作攻略》、《开始写吧!》《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写作课》、《故事力学》等等,总结一下印象较深的几点收获吧。
首先,下笔前须有足够的储备,要多去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要想写出好作品,肚子里得有“真货”。写作好比取水,你所拥有的知识量就是在一口深井里的水量,你所吸收的知识越多,井里的水就越充足,水位也越高。这样一来,取水过程也会较为轻松且取出的水有经过沉淀过后的清澈;如果知识量少而非要动笔,动笔过程中也不去补充知识,那就好比在快要干涸的枯井中取水,过程费力不说,取出的水也多半浑浊不堪,最终只是劳而无功。
其次是要多观察。观察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当下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可以是记忆——把记忆中那些印象深刻的画面一帧帧抽调出来,仔细观察,细致描述。这个过程一来可以让你发觉自己曾经忽略掉的细节,提高自己的感受力;二来通过自我的描述尝试,你会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描述方面与写作大家们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加以改善。
再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表达、逻辑与语法。在使用自己不太确定其含义的词语时要勤查字典加以确认(如果怕写作思路被打断可以先在旁边做好标记,等完稿后再去查。)逻辑与语法在写的过程中就要留心,一边写一边在脑海里读,检查文章前后有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或是否有不通顺的句子。
另外,修改非常重要。在完成初稿后,对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这个过程对写作者来说往往并不愉快。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王尔德曾经谈及自己的一次改稿经历:“我花了整整一上午时间加了一个逗号进去,然后又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把它剔除出来。”其中艰难纠结可见一斑。但是要写出好的作品,这一步必不可少。我颇为认同日本作家大泽在昌关于改稿的一点建议:完稿后,先将其放在一边,隔段时日再拿起来,试着把自己当成一个初读这篇作品的读者来对其进行评价。
最后一点,同时在我看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摆正自己的写作心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对于写作,一时的热爱容易,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难。许多人之所以中途放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写的过程收不到期待的反馈。写出来的文章没多少人看,于是写作者开始出现急躁、自我怀疑又或是愤懑不平等消极情绪,其写作热情也逐渐被这些负面情绪所消耗殆尽。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对自己写出的东西总不满意而灰心放弃,觉得自己没有天分,不是这块料,不应该再在这个上面花时间。在这种时候,摆正自己的写作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摆正写作心态,是要打心底里明确知道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所进益的事。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写作者持之以恒,在持续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写作训练。即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同时,要学会屏蔽心里那些对于自我坚持写作不利的“丧气话”,尤其不要相信所谓写作是只有拥有天赋之人才能做的事之类的话。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写作,只要自己愿意。而只要是写作,就都会碰到写不下去的时刻。所谓作家,很多时候其实就是那些熬过无数次写不下去的时刻,一直坚持在写作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