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企业收入来源于经营
2、管理的重要性
3、管理服务于经营
我们常说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怎么样,其实一个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不同的,企业的经营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来获得收入和利率的能力,管理是无法直接获得收入的,管理是通过提升经营效率来提供价值的,是企业内部价值的体现。管理能力是一个企业组织协调资源的为经营服务的能力。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把事做正确,所以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
01
企业收入来源于经营
一家企业能否生存靠得是给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为客户带来价值,客户为产品或服务买单,企业获得收入。这就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就是靠经营获得收入,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
大部分企业都提出“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就是上帝”、“客户就是衣食父母”的经营口号,就是让客户感受到企业对客户的重视。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多次表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要发自所有员工的内心,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一句口号。对于公司来说,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创造利润,而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只有全心全力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所需的价值,才能贏得客户的心。这都是企业经营的思想。
那些人员与客户距离最近的,一般都是一线员工,比如销售人员,运维人员、客户服务人员。当然领导也去拜见客户,但是真正长期与客户在一起的还是一线人员,他们最了解客户,知道客户的需求,所以华为才提出,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员指挥战斗。让参与经营的人员参与企业决策,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所有企业都必须重视自己的经营能力。
只有持续不断的经营才能实现企业的生存,通过经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能力,拓展更多方向,发展更多客户,才能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02
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是为了提升协作效率而产生的,在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有没有管理都不重要,大家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需要沟通协调时一对一沟通就行。比如5个人协同做一件事,大家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部分,需要沟通时,两两沟通,沟通渠道是10个,如果有一个人作为管理者负责沟通协调,那么5个人的沟通渠道变成了4个,提升了沟通协调效率。随着人数的增加,管理效率更加明显,比如10个人时,没有管理的两两沟通需要沟通渠道45个,而有管理者则是9个。所以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产生的。
企业管理除了提升企业的效率以外,还可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升产品质量,向顾客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管理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提供稳定合适的工作环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经营活动都可记录下来,运用企业管理能力,通过数字化分析,支持企业更好地运营。管理就是把企业的“人(人力资源)、财(财务资源)、物(物料资源)”更好协同工作,利用数据模型来提升生产或服务效率。
企业经营规模与管理效率的冲突往往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而逐渐显现。大部分公司采用集权的管理模式,它存在明显弊端,尤其是在参与行业、市场的竞争时,高度集权明显会削弱企业的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质量。当组织架构层级过多时,高层与基层渐行渐远,与市场的接触距离也越拉越大,双方之间的沟通,不仅速度缓慢,还可能会信息传达出现误解,最终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与执行的有效性。当大多数一线员工失去了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思想参与权利时,取而代之的是思想依赖,是只会行动不会思考盲目地执行服从。
好的管理可以提升效率,不好的管理可以降低降低效率,甚至出现决策失误,盲目执行的情况。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也谈道:管理者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与自己的关键职责相关的重要工作上,而把那些与自己的关键职责关系不大的工作交给下属。作为有效管理就是各负其责,充分授权,让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整体效率和质量。
03
管理服务于经营
管理是一种服务,在企业中,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不以绩效为目标的组织,如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那管理就是为目标服务。
管理与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管理要服务于经营,由什么样的经营方式,就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匹配。当我们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如果像京东到家一样在经营上选择“当日达服务”,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尔一样用“直接定制”的策略,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
中国很多企业选择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是相同的,但是企业的运营效果却差异很大,比如两个超市都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运营,但是一个企业盈利一个企业亏损,这就是两家企业管理与经营战略的匹配水平不同导致的。陈春花老师在《管理的常识》中就列举了中国家电业很多企业亏损的例子,家电企业为什么这么容易亏损,并不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不行,反而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太高了,超过了它们的经营水平。我们的大部分企业还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水平上,但是很多这样的企业竟然开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结果就是一定会亏损。
现在很多企业都强调管理,向管理要业绩、向管理要效益、效率。但是千万要记住,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我们不能脱离经营谈管理,要让管理和经营适配,通过管理来促进经营能力,然后两个交替上升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成果。
这让我想起陈老师课上讲的另外一个例子,也是她的亲身经历。一个发展得不错的企业,领导听了陈老师的课,感觉不错,就邀请陈老师给他员工进行一次领导力的培训。陈老师就去了,培训完成后2个月,这个企业家就找陈老师了,他告诉陈老师:他的下属现在都质疑这个企业家的能力,自从听了陈老师的课,这些下属就开始认为人人都具有领导力,开始拿陈老师讲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与这个企业家进行对比,发现这个企业家很多素质不具备,于是便起了质疑,导致这个企业家的权威性大大下降,他说的话执行力也不像以前强了。这也是过度培训了。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作为个人,要能岗匹配。作为企业管理和经营也要匹配。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