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当我读到《撒哈拉的故事》一百五十七页的时候。
读下去,你将变得更宽容
文章的原句是" ……除了在风沙里带了食物和水旅行之外,连租车的钱都花不起,也没有余力在摄影这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金钱,虽然在这件事上的投资,是多么重要而值得啊! "
也许是阅读中袭来的倦意也许是读到了正酣之时,总之在那一刻我的眼里看到的字眼却成了"不重要" 与 "不值得"。而恰好在生活上,我给自己瞎编了一个叫"拍照无用论"的想法。想来也是闲来无趣的胡思乱构吧。
拍照并不等同于摄影,两者对我而言还是颇具差异。前者更像是被动的,大自然给予你什么样的风景,看见了就是看见了。于是将眼中所见原封不动的装进相机,不加修饰。后者则多了一份渴求,自主的追寻心中的那片光景,以等待和守候为偿。
大学的我对于拍照一事甚是痴迷,就愿意花上整日的时光去到城市的闃然一隅,为的是拍照,为的是纪念"到此一游"。好在我还算是个懂得自我总结的青年,这种行为并没有坚持太久就收手了,理由是没有太多的必要。
虽然我对摄影一事是专业的门外汉,但并不影响我对定格画面的理解。若是从前的我,会将一个新彻好也许还未漆干的朱阁亭台以三百六十度搭配花花草草一并装入我的镜头,总觉着怎么拍都不过瘾,也自责无法拍出"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的意境。
直到那日,闲来无事的我翻开手机正准备饱揽一番自己所有的"佳作",只见密密麻麻的风景照充斥着我手中的屏幕。点开看却发现有的照片因为"年久"竟已忘记当时身处何地……那一刻有了短暂的迟疑。
其实我喜欢把照片比作歌曲。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段旋律,有时候最重要并不是好看与好听,而是能够把你带回到当时的境意之中。
当奂妙的旋律传了我的耳边,我用耳朵去迎接第一个音符时它用身临其境来回报着我。我可以不由自主的被带入记忆节点,那时候的所思所见所闻也齐刷刷地涌入了脑海,这或许是对回忆最优雅的一种致敬方式。
把回忆存放进一张照片、一首歌、一缕花香……
漫天的按下快门只能称作拍照片。也许我们并不在意所谓的构图,线条甚至光影,但此刻我只想谈论照片本身给我们带去的意义。无关审美,只是这一张张随手留下的定格有那么一分盲目还少了那么一分斟酌,空乏了情感,像留住了许多景象实则留住的全是苍白。
花与草都有着它们的生命力但人们总是忽略了相片的生命力,顽强,也经久不衰。
拍下三两张最能生情的照片,每每望见它们就仿佛重回故地,见世外桃源,拈花,抚叶,宛若当下。岂不妙哉?
读下去,你将变得更宽容
然而这一切都并不是重点。
我所在意的还是阅读本身的这件事。因为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到翻阅的同时思绪好像不属于自己了。即使是片刻,那也是我此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这一章篇幅讲述的是三毛用自己心爱的相机在沙漠人家中穿梭"摄魂"的故事,只是当我从幻觉里看到她写出"拍照不重要也不值得"的时候,我的思考变为了: 三毛是我的知己,我们有着一样的共识,相信一样的事情。随之在脑海中很自然的给后文做好了阅读上的预期,以求在文学世界里情投意合的向她张开怀抱。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好感。
可当我重新摸清现实,重读文字时赫然发现原来她是如此这般的热爱拍摄……
先不说她的拍属于之前所说的哪一种,总之她是以完全推翻我所作出预期的方式来使我面对接下来的阅读了,让我更为讶异的是,我欣然接受。
我更愿意把这种体验比喻成,当你面对着凶险的峡谷时在你眼前有一座石板桥和一座铁索桥。而当你踏上索桥正要迈步向前时突然蹿出了一个人头,他二话不说的将你脚下的铁索砍断之后又默默的向那座石板桥走去……于是想过桥的你还能怎么做?就不得不选择跟随在他身后走上那条仅存的石板桥了。读下去,你将变得更宽容
现在回过头认真思索着这种奇妙的阅读体会之时,甚为欣喜。慢慢的开始感觉自己如孩童这般一步一步拨开文字的草丛,发现着无比有趣又鲜为人知的阅读小秘密。
那便是,当我们处在阅读状态时我们是如此的具有宽容心。
当一个人站在你截然不同的立场与你争辩时,你最先想到的会是反驳,如果对方只是提出一个异于你的观点企图说服你时,你首先作出的反应的也至少会是排斥。可当两种不同的思想出现在了阅读中,抱歉,并不会有火花。
作者与读者之间而是会发生更为微妙的变化。首先你并不会产生排斥,这或许是因为好的作者可以在书的开头部分释放温和的信号,逐渐营造出温和的氛围,让每个读者在翻阅之际渐渐放松,也或许是大家在作出阅读选择以后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更相信书的作者,相信内容。
总之这是一个没有敌意的过程,作者会将他的意识、观念、认知以及思考得出的结论毫无保留的摆放在你面前。就像之前比喻里的铁索桥一样,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暂时斩断你这些年早已行成的认知体系还有判断,这并不是专制和强横而是无比热情洋溢的分享。为的是希望你在书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光景,思考着不同的选择。而后作者先你一步走上了石板桥,期待着每位随之而来的读者都能摒弃原有的偏见,不论正确也罢错误也罢。
毕竟那只是片新的风景。
唯有当你领略过了它的样貌方才有资格评判它的美丑,好的作家总是那般的热情与诚恳,他们想把最美好的收获拿出来又盼望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于是,在接下来的阅读里我依然沉浸于三毛笔下的世界,跟着她的步伐我在撒哈拉的小巷村庄也望着她曾经看到的风景,那些惶恐的脸庞还有热爱生命的可爱的当地人,体会着拍摄给予她的奇幻旅程。很感谢她带我看见另一番天地,也感谢阅读本身的魅力让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融合,在书籍的海洋中所有人都是和蔼可亲的。创作者热于奉献,阅览者宽容异常,大家都在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出着努力。
没有成见,只有宽容。
"有容乃大"的胸怀迟早都会从书中走向生活。只要你用心的,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