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这里是指你面对多个可选项时你的决定, 不限于生活上, 工作上, 人生道路上.
一些小的选择可能影响到你是否开心,舒适, 而一些大的选择能影响到你的为人处世, 生活幸福指数, 自己与家族的命运, 甚至影响到国家或历史的进程改变(这通常决定于具备重要影响力的人在重要时刻敢于突破的选择)
相信大家经常会犹豫自己的选择, 假如你来到了下面列举的一些关键时刻, 你会如何选择呢? (选择后快速想想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大学应该选什么专业(喜欢的, 还是热门的?)
毕业后去哪个城市(熟悉的, 还是发展好的?)
手里拿有多个OFFER的时候如何选? (钱少的大牌公司, 还是钱多的小公司?)
工作多年后如果要继续深造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补短板,还是继续加强自己的强项?)
职业规划接下来几年应该怎么走? (继续精进, 还是升管理, 还是跨界学习?)
以上你将如何选择, 你的依据是什么? 相信有经历的同学都应该能回想起当时十分纠结的时刻.
不纠结? 通常会有几种原因:
那是你不具备纠结的条件, 比如要不要上清华你不纠结是因为你能不能上的问题, 自然不用纠结
瞎蒙一个.
心里早有了答案(但也建议再作分析,以前和当下毕竟已变化了不少)
本文想讨论的重心是, 如何我们不用太纠结, 减少纠结的时长或痛苦, 换个说法就是如何能快速选择, 而这是一种能力, 所以有了本文题目"如何具备快速选择的能力"的由来.
人其实可以在不作思考下选择, 可以在不用推理下决策; 那为什么会产生纠结, 会有选择困惑?
心理学家 丹尼尔·卡尼曼 写了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长期位于亚马逊总榜前50名, 里面提到了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 我们叫它系统1 和 系统2:
系统1: 运转快
关键字: 直觉, 潜意识, 第一反应, 轻信, 冲动, 感性, 不可靠
由数百万年的进化而来, 只要是动物就基本具备的系统.
系统2: 运转慢
关键字: 计算分析多, 理性, 相对可靠
受系统1的结果影响 (类似证实性偏见, 后面会讲到)
通常, 受外界触发, 系统1和系统2会同时启动; 系统1快速产生结果, 系统2还在分析计算; 系统2计算出结果后还会继续计算产生更多的结果;
面对无论系统1的结果还是系统2的多个结果, 哪个是最好的呢?
有些人耐心不够, 等不到多少分析结果就会下结论, 这通常是我们所讲的冲动性选择.
有些人会一直担心自己是否思考得不够全面, 是否还有关键的内容没想到, 会无限延长系统2的计算时间, 这通常就是选择困难症的体现,
以上无论冲动还是选择困难都不是最好的可取方法, 快慢还是其次, 选择最终错误才是我们担心的事情; 这里分类描述一下最可能产生选择不合理的几种情况:
1.证实性偏见
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证实自己的选择, 或者换个更官方的说法: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则倾向于支持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掉可能推翻观点的信息.
但往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或者错误的, 所以往往造成结果的偏差.
举例: 有许多人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计算机信息类专业, 其实就是认为自己会电脑而其它专业没接触过, 而会电脑是因为经常在家里玩电脑游戏.
另外股票追涨杀跌, 又或者苹果手机的性能死忠粉 也是属于这一类.
2.满意原则 VS 最优原则
满意原则:遇到符合标准的则就选它,不再考虑其它情况了.
最优原则:把能考虑到的都考虑进来, 选择其中一个认为最好的.
无论是满意原则还是最优原则, 都是基于内心设立的一套标准, 但, 标准会随之变化这也会产生偏差.
通常, 生活中小事情会遵循满意原则, 比如中午随意找馆子解决饿肚子问题.
另外大事情则更偏向最优原则, 比如要宴请重要的宾客这个时候找馆子就会慎重许多.
3.面对选项太多的放弃
从心理学角度讲, 放弃越多的选项损失感会扩大, 或会觉得失败成本增加.
著名典故“布里丹之驴”的故事就是讲这个的:一只驴子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 但最后,它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一堆而活活饿死.
故事夸张了点, 但现实中的人们对于选择太多而失去选择的兴趣或能力也是时常发生.
4.思想牢笼困境
即陷入了无法选择的境地, 分三种情况:
a.面对选择因为自己的认知不够无法给出判断, 但又不肯瞎蒙
b.陷入条件死胡同.
例子: 一个人立志想成为天文学家, 但所住的城市灯光污染严重且雾霾严重, 家人世代在此又不愿意搬离城市.
c.陷入条件死循环
例子: 你现在有一个很满意的工作, 还有一个人生目标是环游世界; 很满意的工作并不能支撑你去环游世界, 或者你去环游世界就不得不辞职当前的满意工作.
针对以上"不合理的选择"方法是什么呢? 即既不冲动,也不过长时间纠结,又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的选择方法有哪些呢?
敬请期待, "如何具备快速选择的能力 下" 将拿出一些思路给到大家. 如果大家当前有遇到什么困惑或纠结的事情也可以留言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