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足够营养素,钙就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那每个时期需要的钙是怎么样的呢?
1、胎儿期:
人的一生都需要补钙。从胎儿第3个月开始,胎儿对钙的需要量骤然增加,母体低钙将直接影响胎儿的身高、体重、头颅、脊椎及四肢的发育。若母体继续缺钙,孕期会造成腿抽筋、流产、难产、骨盆畸形,甚至出现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癫痫、蛋白尿、水肿等,严重危及胎儿和母亲的生命。为避免以上问题,孕期的钙摄入量为每日800~1200毫克。当膳食钙摄入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2、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内):此阶段出现胎儿自生的低钙期,以激发钙的自稳系统的启动,此阶段需要从母乳中摄取大量的钙营养,由于母乳中缺少维生素D,如在出生2周后未及时补充,可能会出现低钙、惊厥、哮喘等危险症状。
3、婴幼儿期:
婴幼儿期(出生~3岁):此阶段为人一生中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大脑和身体迅速发育,乳牙长出,此时体内的钙量将直接影响到前期的生长发育。如果缺钙可能出现出牙迟、厌食、多汗、枕秃、鸡胸、O形腿、X形腿,并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肠炎等,给生活和成长带来不便。
4、学龄前期至青少年期:
学龄前期、学龄期到青少年期(3~18岁以前):此阶段成长速度较快,脑的重量增加,脑的内部结构发育完全,恒牙长出,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到青春期后骨骺逐渐愈合,身高的增长开始变慢并逐渐停止,补钙错过这个阶段,将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健康状态。
5、成人期:
成人期(18~45岁):此阶段体内骨钙储存达到最高峰,但这一时期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加大,会消耗掉体内大量的钙,这一时期如果不补钙,将会引发各种老年性疾病
6、中老年期:
中老年(4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大量的钙营养被消耗,需从骨骼中将钙调入血液,造成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钙丢失可达30%~50%。长期地将骨钙调入血液,可能导致血管、组织、细胞内的钙量增加。随之,血管壁、心肌、肾脏中钙淤积,造成周身麻木、神经衰弱、情感淡漠、便秘、嗜睡、性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结石症、肿瘤等多种老年性疾病。在此时,甲状腺的C细胞会分泌降钙素促进骨钙还原,在还原过程中又形成了游离钙在大骨节边缘的异位沉积——骨质增生,也就是说,骨质增生是由于缺钙而引起的。这些病理和生理变化致使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困扰。
钙是生物必需的元素。
对人体而言,无论肌肉、神经、体液和骨骼中,都有用Ca2+结合的蛋白质。
钙是人类骨、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也是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血液凝结、激素释放和乳汁分泌等所必需的元素。
钙约占人体质量的1.4%,参与新陈代谢,每天必须补充钙;
人体中钙含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不同年龄表现的缺钙:
儿童:夜惊、夜啼、烦躁、盗汗、厌食、方颅、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青少年:腿软、抽筋、体育成绩不佳、疲倦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感冒、易过敏。
青壮年: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痛、易感冒、过敏。
孕产妇:小腿痉挛、腰酸背痛、关节痛、浮肿、妊娠高血压等。
中老年:腰酸背痛、小腿痉挛、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骨质软化、各类骨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结石、肿瘤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