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讲述了三个女人的最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探讨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和自我价值。不同时空的三个女人由一本书《达洛维夫人》联系在一起,她们受困于各自不同的牢笼,而牢笼破碎后的前后,她们内心经历了深入骨髓地挣扎,最终在生死面前的选择,让她们看清了自己,认识到了自己。
第一个是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第二个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家庭主妇:劳拉·布朗
第三个是生活在2000年美国的职业女性:克拉丽萨·沃甘
伍尔夫部分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牢笼是丈夫对她的爱,她想要在城市生活,她想要感受纸醉金迷、光怪陆离和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是她作为作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但是她患有精神病,所以城市的震撼力会加重病情,丈夫为了她的健康,举家搬到郊区,最终伍尔夫无法忍受郊区的平静选择自杀。伍尔夫说:“逃避生命永远得不到平静”,让我想起了“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异曲同工。
如果她回到城市,她的精神病会加重,她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为了生存,她只能生活在郊区,可是郊区的平静,令她感到窒息,令她丧失了生命的激情和渴望。当姐姐来看望她之后,她吻了姐姐,姐姐的到来打破了平静,令她得到了安慰。历史上,伍尔夫的确爱慕她的姐姐。这段同性之恋不同于异性之恋的激情,更像是慰藉,带有抚慰心灵的宗教意义。
最后伍尔夫自杀前躺在床上思考:“一定要真实地面对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当你终于了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热爱生命,然后才舍得放下。”雷纳德问伍尔夫:“为什么小说里有人一定要自杀?”伍尔夫说:“为了对比,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生活。”“那谁一定要自杀呢?”“诗人。那些心怀梦想的人。”一些人活着仅仅是活着,单纯地追求物质名利或者艰苦的生活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而一些衣食无忧的人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要自杀。马洛斯的五种需求理论按照从低到高层次的欲望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自我实现这个层面,大部分人的追求是物质名利,而像伍尔夫追求的则是艺术的高度和自我内部的探索,当她无法实现的时候,她选择了死亡。对伍尔夫来说,她选择死亡,不是逃避而是用死亡祭奠自己的梦想,死亡完成了她对自我内部的探索和追求。
劳拉部分
劳拉·布朗的牢笼是美满的家庭。丈夫收入丰厚,儿子健康,一家人其乐融融。劳拉在日复一日的家务中消磨时光,当她看到伍尔夫写的《达洛维夫人》后激起了她内心长久压抑的情感,开始重燃对自我的探索,自我的觉醒。在漫漫长夜里,她厌恶做一个贤妻良母,她在看似美满的家庭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她急需要证明被自己认可的价值,而不是被外界认可的作为家庭主妇的价值。但是她怯懦,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也并不知道想要什么,只知道无法忍受家庭主妇的生活。这样的困顿令她焦虑难安,同样看似美满家庭的邻居到来后,让她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吻了邻居,对邻居抱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慰藉。同样,这个吻作为同性之爱带有宗教慰藉心灵的意义。
劳拉在焦虑、迷惘中选择了自杀,在吞服安眠药的过程中,她梦见自己被潮水淹死,在死亡面前她惶恐了,她发现她不应该就这样死去,她应该去找寻自己想要什么。
她生下女儿后离开了家庭,最终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老年后,遇到儿子女友后,她说并不后悔。因为在生死面前,她正视了自己,并为此勇敢地承担了后果,她成为了她自己。对劳拉来说,死亡是解脱、逃离家庭主妇的途径,但是活着却需要更多的勇气去面对生活是非,活着才能成就自我觉醒后的自己。
克拉丽萨部分
克拉丽萨的牢笼是对前男友理查德的照顾。她把全部心思放在照顾身患重病的前男友身上,以此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并把一切问题归咎于要照顾好前男友。她之所以对理查德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也是想要抓住属于他们早已消失的校园恋情。
而她现在拥有一个同性恋人,两人因为她前男友的问题心生间隙。理查德觉得自己只是靠着药物和满足克拉丽萨而苟延残喘,他想要获得生命的尊严,最终选择自杀将克拉丽萨推进现实生活。在克拉丽萨面对理查死亡德悲痛欲绝的时候,理查德的母亲突然出现,她也是片中的劳拉·布朗。劳拉告诉了克拉丽萨自己当年的选择。经过谈话后,克拉丽萨被劳拉的坚强和勇敢所感染,对理查德的死亡释怀了些许,鼓励自己也必须变得坚强勇敢起来,正视生活的问题。当她再次看到女友时,紧紧地抱住了她,回归了安稳的生活。
克拉丽萨没有伍尔夫和劳拉坚强勇敢,她选择用照顾前男友来对抗现实生活,而伍尔夫则是用死亡诠释生命的意义,劳拉则是用背离美满的家庭寻找生命的意义。在生死或者艰难的生活面前,面临的选择才会成就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己。这部影片展示了跨越不同的时空,女性依然会面对生活的牢笼、困顿、自杀、同性之爱等问题,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加的细腻敏感温柔,但是面对现实生活,却需要克服自身的柔弱变得同样的坚强和勇敢。想要活出自我,就应当活在当下,勇敢坚强起来,并承担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