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所遇到的时代决定的,就像帆一样,在没有遇到风之前,它永远只是一块布。我们三代都很幸运,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
我的母亲今年64岁,我45岁,我女儿12岁。我们一家三代女性都喜欢读书学习,但因为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也经历了不同的教育命运。
(1)
我的母亲生于1955年,家中兄弟姊妹七人。当年孩子多上学也就是能识字就行了,没有别的高的要求,再加上当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尽管母亲很喜欢上学,也非常聪明,下学一进门就开始做饭,等吃完饭洗了碗,才能拿出作业本写作业。家里的弟弟多,还得看弟弟,他们虽然饿着肚子,但从来没有悲观和消沉,因为国家的教育仍然是昂扬的,大人的情绪,也基本是良性的,他们受到的消极影响不大。母亲回忆说:“小时候,我多么喜欢上学读书啊,并且老师一教她就会,那时是在作业本上抄题写作业,不象现在直接印在练习册上,遇到喜欢的书借来抄,从没想过买一本,那时生活都困难,交三五元钱的学费都收不齐,铅笔用短了,握着不方便加一截套管加长继续用,直至再削不了时才扔,最困难时期,用的练习本都是用麻纸订的,衣服鞋都有补丁,人人一样,没人笑话谁,吃的饭基本是粗粮,可见那时的伙食标准,现在国家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的孩子非常幸福。”母亲一边说一边激动的手舞足蹈!
母亲在19岁的时候嫁给了父亲,如果继续上学,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现在说起上学母亲都觉得非常遗憾!
(2)
我出生于1974年的大同煤矿,我在家里排行老大。我出生时,由于身体缺乏营养很虚弱。尤其是吃了东西不消化,瘦的和小鸡似的,母亲希望我多吃点饭,追着我满院子跑,那时记忆最深的是母亲总会给我蒸鸡蛋羹,那时没有什么好吃的,一直觉得鸡蛋羹就是美味。
我六岁和邻居的女儿一起上了一年级。我背着妈妈给用碎布拼起来的斜挎书包,来到了期盼已久的机关一小,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踏入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那时别的孩子都上幼儿园,因为我妈妈在家,我没去过幼儿园,所以拼音和算数什么也不会,我妈用硬纸做成拼音卡让我一个一个的认,这也是我现在拼音很好的原因。后来,母亲想让我好好读书,每天听写,一个字一个字的判对错,再用铅笔小小的画上“√”,在当时没有几个家长能认真的和孩子写作业,老师经常用这个事情教育班里的其他同学。记忆深刻的是,有次去同学家,同学爸爸给我们听写,他爸爸说的是大同话,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直到回家母亲给我听写才松了一口气。
我和妹妹相差五岁,家里经济还不算很宽裕,虽然学校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但我和妹妹天天自己走着去上学,那时也不用家长接送。后来,家里买了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一大群人挤在家里看电视。连窗台上,窗台边都站满了人,好热闹,像过节一样。平时也没有太多的娱乐节目,所以春晚的歌曲和小品能让人用一年的时间去消化。再后来,我上初中,虽然学习不怎么好,因为为人和善,从来不和同学吵架,不给家长找麻烦,父母因为这点儿感到很骄傲。那时,因为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所以我对传统文化的启蒙竟是一直到成年才开始,现在互联网的兴起,已经使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
(3)
我的女儿出生于2007年,一出生就给她听《弟子规》《论语》,DVD听坏了两台,不到三岁就进了幼儿园。我们给她买了我小时眼馋得要命也买不起的儿童绘本、玩具和小自行车,只要能满足的都给孩子准备。她刚开始会说话,就会读《弟子规》,我们说一句她接一句,当年我们上了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而我的女儿每天都听读英语,学的不是哑巴英语,而且英语课文能背得滚瓜乱熟。
我陪着孩子学习记忆学,除了英语补课,还给她在猿辅导报了两个班,上了几节课都非常感兴趣!现在女儿刚过12岁,最喜欢的就是演小品,他在班里组织能力强,每次演小品都是她当导演,而且一呼百应。女儿说,喜欢做导演,特别有成就感,我发现她背课文尤其是古文背得特别快,也可能和从小听古文有关,别人觉得很绕口的课文,她一会儿就背熟了,而且很长时间都不会忘,孩子现在六年级了作业超多,现在有学习的条件,课外读物买了一大堆,学校要求写摘抄,把好词好句都写在本上,提高作文水平。女儿也比我们小时候聪明,虽然每次考试成绩都会有波动,希望她能够快快乐乐的学习,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
早已经过了冲动的年纪,可是总有些东西会让我们热泪盈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泪水一直在眼窝打转。我们总说爱自己的祖国,却不知祖国在你不知不觉中为你付出了很多很多,他比你想象中更爱你,爱着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从我家三代女性的教育比较上,我深深地感受到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满意的教育机遇和教育环境,在网上看到快闪《我爱你,中国》,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我爱你,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