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段子:
甲乙两人同时应聘,经理在对他们进行考核时,听到门外有叫卖土豆的。于是经理对甲说:你去外面看看那个土豆怎么样?当甲出门后,经理对乙说道:前面路口也有个卖土豆的,你去那看看他们的土豆怎么样?
十分钟后,两人同时回到了经理面前。经理先问甲道:你看的土豆怎么样?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个土豆还行。于是经理又问道:那个土豆是哪儿进货的,价格是多少,和其他地方比价格是不是最低的?如果我们要货多的话,比如1000斤,是不是可以更便宜点?要是我们长期要货的话,他能不能稳定供应?甲听到经理连珠似的提问,慌得不知所措,红着脸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
于是经理转过看着乙问道:你看的怎么样?乙拿出一个小本子沉吟说道:那个店的土豆进货来自山东,质量是周边所有店里最好的,不过价格也是最贵,如果我们要货量超过一吨价格可以按市场最低价给我们,长期供货的话需要提前签订协议。他们店里还有西红柿、白菜,质量都很好,如果我们需要他们都可以优惠提供。店长就在门外,如果老大你需要当面洽谈,我就让他进来。
在这个老段子中,甲乙两人从经理那儿获得的指示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接到的“令”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令”经过不同的主体后,获得的执行结果却差异巨大。
如果我用“输出结果”这个指标去描述“令”的实现成效,那么相同的令在不同的主体下,输出结果是不同的。
作为资源拥有者,他希望他的指令能得到其他人完全、彻底的响应,有时候甚至要求对方能洞察上级潜在意图,完成上级不好启齿或没有及时想到的事宜。所以输出结果的上限绝非百分之百,优秀的领导可以将“令”的输出结果无限地放大。而优秀的执行层也能及时洞察统治者最隐秘的欲望,不漏痕迹地给予积极响应。优秀的销售人员对客户群体或明或暗要求的充分响应,让客户感觉真是无比妥帖。
而那些二杆子货色,对“令”的响应极其缓慢,不得要领,甚至让别人来怒喝催逼,实在是大不幸啊!
任何工具都有自己的瓶颈,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如果什么都从一而终,从一开始用到尾是说明思维和手段双重匮乏。
对于基层人,犹如训狗。听话的给骨头,不听话的抽鞭子。最基层的打他一顿,给点钱比什么都好用。胡萝卜加大棒就是处理基层人最简单的策略,也是最有效的策略
任何人问决策,我们没有必要回答。决策基于价值观。失败被埋怨,成功不感恩。如果非得要回答,那么就要考虑这个决策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以患为利,非利勿动!
什么是扣帽子的手段呢?就是不讲证据,不走程序,不让辩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