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场景,或者内心对话?
你这孩子怎么就不能理解一下妈妈的辛苦呢?我心里气啊……哎,算了吧,他还是孩子,我忍了吧。
她没有我做的工作多,凭什么就可以比我先晋升呢?我嫉妒啊……哎,算了吧,嫉妒别人是不对的,我怎么可以有这种心理呢?
今天婆婆又说我了,她怎么就知道我没有好好照顾孩子啊?我委屈啊……哎,算了吧,我怎么可以背后这么想老人呢,可能就是我做的不够吧?
………………
我想大部分为人父母的,已经参加工作的,多少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自己一旦因为某件事,产生了世俗意义上“负面”的情绪,比如愤怒,嫉妒,自私,委屈等,我们下意识的会觉得自己受伤了,但很快又“重整旗鼓”,做一个被社会认可的人。
而我们刚刚被“整理掉”或者被忽略掉的“负面情绪”呢?它们去哪里了呢?
没错,被我们遗忘了,或者被强行替换掉了,通过更多的忙碌,通过过度的娱乐,饮食……
可是真的遗忘掉,就可以了吗?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吗?
我相信你我都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像一个寄生虫一样,即使被我们丢到黑暗的深处,一旦它得到些光亮,会再次地跳出来,甚至偶尔脑海里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你逃不掉的!”
是啊,我们逃了太多次了,可是它终究还会找到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无论负面,还是正面的情绪,它都是我们的一部分,都值得被我们看见,都值得被爱!
而往往我们被要求做一个“好人”,我们不被社会允许,甚至不被自己允许做一个有着负面情绪的人,我们头脑里会告诉自己那是错的,坏的,不被待见的。
因此,这些“负面情绪”,当它们第一次出现时,就会被我们扼杀掉,而且告诫自己下次不可以这样。
此时我们来一个深呼吸,我们试着倾听一下带着“负面情绪”的自己,它会说什么呢?这里可以允许自己做一个冥想,来看看此刻生命允许我们听到什么。
我尝试过,在教练课堂上,在私下冥想中,亦或是睡梦中,我都可以看到一副同样的景象:“一个小孩儿,孤零零地蜷缩在床头,抽泣着,房间里黑暗着。
在学完身心灵成长中,我才了解到那是内心小孩儿的一种。他是被忽略过太多次的,他有苦难言。
是的啊,我们都不曾好好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愤怒?我们也是人,即使是成年人,我们不应该愤怒吗?
答案肯定是“我们可以愤怒,我们可以嫉妒,我们可以委屈……”,即使再怎么劝诫自己,我们依旧会流露出这样的情绪,因为那样,才是完整的自己。
我们会走向成熟,而成熟的标志, 不代表我们要完全扼杀掉这些“负面情绪”,而是即使有这些负面情绪出现,我们依旧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我们可以陪着这些负面情绪,一起成长,发自内心地承认“负面情绪”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套用一句流行的话:“愿我们江湖归来,仍是少年!”
这个“少年”,我现在的理解是,在经历过艰难困苦,成功喜悦之后,依旧葆有孩子般的好奇心,真诚。
因此当我们知道这些本来就该是属于我们身体,生命中的一部分,那我们再次面对诸如“愤怒、嫉妒、委屈等”情绪时,可以跟它说:“你是对的,我看见你了。我在这里,我愿意陪着你,不管多难过,我都陪着,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我都陪着,因为你是我的一部分,我是爱你的。”
不管你是丑陋,还是美丽,不管你是自信,还是自卑,不管你是强大,还是懦弱……我都陪着你,我也是爱着你的,我会带着你一起成长。我把你丢开那么多年了,现在我知道该怎样陪伴你了。
情绪来来去去,这个陪伴的力量,这个看见的力量,就会慢慢强大起来。就有了一种遇事,遇见“负面情绪”不慌地稳定在心里。
这时,内心或许有一个声音隐隐在说“来什么我都不怕,来什么我都可以接纳!”
而这不正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嘛?——内心的安全感,一种面对未知的勇气!
所以,允许自己可以有“负面的情绪”,并好好陪着它,才是一种健康完整的成长。
人生实苦,每走完一步,都是一种成长,无论是喜还是悲。它都属于我们的一部分,所以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不要苛求自己每天都非得是幸福的。
而是即使今天不快乐,我依旧不舍对爱与自由的追求,不丧失对生活的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