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总是要求孩子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你自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可这些用错的方法,恰恰却是最伤孩子的。下面列举出的坏习惯,看看身为家长的你能占几条。
01.命令孩子听话
“我说不许上,就不许上。”
“我是你妈,你是我生的,我的话你必须听!”
这样的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呀,90%的中国父母都这么干过。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得立即照做,不然就是不听话。小时候我们的爸妈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现在我们有了孩子也习惯这样教育孩子。
但经常用命令和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的习惯很不好,会导致孩子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敏感而胆怯,一种是很反叛。
02.放任孩子不管
“哎呀,不是我不管,是我说话他也不听啊,我有什么办法呢?”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家父亲苏大强就经常这么说。小时候,苏明成撒娇耍泼欺负苏明玉他不管,苏明成对苏明玉大打出手,他也没法管。长大后的苏明成不高兴了,抡起拳头就把苏明玉打进了医院。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任由孩子胡闹,不及时进行管教,那孩子就无法分辨对错,长大后容易像苏明成那样没有规则意识,最后把自己送进派出所。
正确的方法
03.忽视孩子感受
孩子跑着跑着不小心摔了一跤,很多父母会连忙说:“不疼不疼,快起来。小小男子汉,不哭。”还有些家长会一边用脚跺地板一边说:“都是这地板不好,害我宝宝摔跤。”这些做法不是要求孩子坚强,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甩锅。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父母的一句关心:“疼不疼啊,我帮你吹吹。”
04.用奖励贿赂孩子
“你快点吃饭,吃完饭妈妈奖一颗糖给你。”
“好好学习,考试一百分就带你去游乐场玩。”
用物质奖励,也是我们很多家长常干的事。这种也是坏习惯吗?是的呀,现在你贿赂他一颗糖,下次他就会找你要一块饼干、一袋巧克力,不给奖励就不行动。长大之后,没有父母的奖励他就没有动力做任何事了。
这几个坏习惯,很不凑巧地我这当妈的都占全了。世界上很多职业在上岗前都有培训,可是为人父母者,却未经任何训练就直接上岗了,难免就会犯错。还好,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不迟,可以通过学习来纠正这些坏习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就提供了与孩子友好相处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知道事情的具体规则,然后确定自己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比如说我最头疼的事就是带孩子去喝茶了,每次去餐厅孩子都坐不住。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尝试着先跟孩子约定哪些行为可以有,哪些行为不能做。
妈妈:今天,我们和姨姨一家约定好去喝茶,你可以带上两支笔,或者是两个小玩具。吃完饭你可以和姐姐一起在座位上玩,但是不能下座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女儿:怕碰到别人的开水。(之前吼过她,她还记得)
妈妈:对呀,你记性很好。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女儿:不能大声地发出声音,会影响别人。
妈妈:看来妈妈以前教过你的你都记住了。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也考考你,吃东西的时候别人夹菜时咱们能不能使劲转桌子呀?
女儿:不能。这样别人的就夹不住了。(转桌子是她经常喜欢做的事)
这就是事先约定。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如果只是单纯地告诉孩子乖一点,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叫做乖。而约定好具体事项,她就确定了自己的行为的边界在哪里。
当然,在执行这些正确的教育理念时,家长要克服自己已经养成的坏习惯,所以会很不舒服。但是,只要开始改变,就能从现在的二十分,提高到三十分、四十分,然后一点点开始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