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心理|《娱乐至死》,快节奏中的自我反思,“碎片化”究竟是敌是友

心理|《娱乐至死》,快节奏中的自我反思,“碎片化”究竟是敌是友

作者: 简读BOOK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09:16 被阅读0次

    最后毁掉我们的,正是我们所热爱的---尼尔·波兹曼

    信息泛滥的时代,效率变得越来越低,但娱乐却使人难以抵制垃圾信息的诱惑。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力,将自己的吸收完全交给了媒体。

    美国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1985年,基于自己的见解,出版了这本引发全人类恐慌的书籍---《娱乐至死》。虽然作者有些保守与偏执,但在那个电视刚刚大众化的时代,作者就以超前的眼光,提出了人类未来所面临的文化危机,实在是令人惊叹。今天,我将通过3个问题,为大家解读一下这本经典著作---《娱乐至死》。

    一、什么是娱乐至死?

    因为信息的碎片化,在使信息引发视觉享受时,失去了信息的学习价值。这种传播使人无法有逻辑的思考,以至于不能影响人们加下来的行动。

    作者认为,只有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消除对媒体的神秘感,才有可能得到控制,但在媒体的影响下,人类很难认清眼前的现实。

    二、媒体如何改变我们?

    娱乐写在了人们的基因中,而对抗天性的理智相比起来弱小了许多。在此基础上,作者从3个方面阐述了娱乐对人们的影响:

    1、宗教

    宗教的主角,逐渐从上帝变成了主持人,与其说宗教的电视化,不如说是娱乐节目中掺杂了宗教的形式。

    2、政治

    最明显的,美国大选已经从口才的竞争转变为了节目的影响。林肯总统在一次演讲中的一句话,需要用上百个中文来翻译,但现在总统只需要通过婴儿式的语言在5分钟的时间里进行辩论,再也不用考虑逻辑的严密和思想的散发。

    3、教育

    1)节目中的知识绝对不需要观众的知识积累。

    2)决不能有需要记忆的东西

    3)避开阐释,只注重舞台效果

    三、如何抵制《娱乐至死》?

    无法抵制!

    作者提出,当所有严肃话题都可以娱乐化时,就无可颠覆了。

    如果作者生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还拥有这种思维的话,我想他也只能选择隐居生活了。作者在萌芽时期又未能改变什么,又何况萌芽成为了参天大树之时。

    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绝望,社会中总有一部分精英的存在,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娱乐相比之下,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反而这种态度之下,会更加快乐。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关注简读BOOK,每天十分钟,解读一本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娱乐至死》,快节奏中的自我反思,“碎片化”究竟是敌是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gb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