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复更了公众号和简书。
主题还没想好,姑且暂定为自我成长的经验分享吧。
自从蜜月旅行回来之后,又开始进入了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慌之中(也许是因为旅行花了很多,心疼了)。最讨厌的背单词,现在每天基本都能坚持,从上八通线开始到换乘1号线的这不到半小时之间,能够坚持每天打卡,每天看似背不了几十个单词,但是之于我来说,一是适合自己忍耐程度的,不会觉得时间太长、太枯燥;二是通过这样每天一点点的积少成多,自己也逐渐有了些成就感(目前吭哧吭哧已经完成了1/4的雅思高频词汇了)。
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到底需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才能让你动力十足,不至于被疲劳感和挫败感击倒。
02.
北京房价又降了。
自从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开始以来,就一直听见身边人在说房子各种便宜之类的。由直到昨天我自己又上了一下购房app,才发现跌的不是一星半点,甚至回到了三年前价格。但是即便价格降了,买房的人也感觉没有前两年的多了,也许当年真的大部分都是炒房子的吧。
所以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想要跑到别人前面,或者做成一件事,眼光是一回事,有没有魄力(或者叫决断力)又是另一回事。现在越发觉得,个人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就更加需要充分统筹和利用好手里的资源,使其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机会和眼界,那我觉得,紧跟国家方针政策走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路径。同时,有心的你应该更加关注过去一些曾经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国家,看看他们的发展轨迹,也许能从中发现什么有用的规律。
03.
还是要提一下“焦虑”这个词。
在很多年前,说起某人“焦虑”,就好像指这个人似乎心理有些不健康、不合群似的。而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已经成为“日常焦虑”的状态了,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能找到任何“值得”让我们自己焦虑的点,如下:
“今天去同事家看他买的50寸电视不错,咱们的也用了好久了,是不是也该换一台?正好最近在打折”;
“怎么就我们部门的领导那么事X,XX部门的领导多和蔼啊,他们办公室氛围多好,什么时候能有那样的环境”;
“我小孩怎么老生病,是不是怀他的时候营养没跟上,以后会不会体质很弱啊,该怎么补啊”;
“今天又从某个APP上听课,人家都在推荐XX书挺好的,但是家里上次买的那些书都还没看呢,咋办啊,感觉知识都学不完”;
“最近吃的有点多,是不是该减减肥了?不不,还是该对自己好 一点”
。。。。。。
你看,我列举的这些例子,是不是都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发生着?
这其中,有“欲望型焦虑”,有“职场型焦虑”,有“育儿型焦虑”,有“学习型焦虑”......简直侵占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有人说:“都怪这世界发展太快”。
没错,这世界现在已经在超速运转了,仿佛我们不用尽全力多想一想,多考虑考虑,就会被这个世界甩出去一样。
但是你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因为你“多一点”的“思考”而变得更好,反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也许,就像《头号玩家》里男主角拿到第一把钥匙的过程那样,当别人都在关注如何跑得更快时,你也许应该做跟他们不一样的事。
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问题,再上路。
厘清头绪后,也许你会做出超过大多数人的正确选择。“慢就是快”,这是最近学习圈子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
今天是复更后的第二篇,希望能够坚持写,第一个小目标,是先把“原创”功能搞出来。不为了挣钱,一个人单枪匹马搞公众号,大多是搞不出什么名头的,权当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罢了,如果到时候能有好的收获,那就是“意外之喜”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