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喜欢炒房这事,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共有知识”。
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铺天盖地的解读。
不过,辉叔我作为一名金融农名工,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来看这事,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这个角度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说说。
了解点美国历史的人基本都知道美国七十年代,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周期。
性解放运动、嬉皮士文化、垮掉的一代、失落的一代,各种焦虑的情绪在美国社会交织,这跟国内当前浮躁的风气不尽相同。
除了思想文化上的涌动,美国在70年代正在经历越战的升级以及中东出现的石油危机。
同时,美国不合理的福利政策,也催生了一批人不去工作,在家拿着社会津贴,结果就是导致财政赤字问题的加剧、通货膨胀盛行、经济停滞,失业率不断攀高。
经济的停滞直观的反映在当年的美国股市中,从1969年到1979年这十年间,美国的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基本原地踏步。
如果当时你投资了美国股市,那么这十年下来,就算长期拿着不动,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亏的,就算不赚不盈,通货膨胀也都让你的资产迅速缩水。
这十年间,还曾出现了几次莫名其妙的大跌,整个市场都处在一种恐惧的状态,就好像我们散户经历的A股熊市,看不到希望和生气。
“失落”的十年过去后,了解点金融历史的老铁都知道,美国的80年代是股市历史投资回报率非常好的一个黄金十年。
可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现象出现了,美股股市迎来十年长牛,但美国家庭投资在股票上的配置比例,不仅没升反而下降了。
时间来到美国的90年代,股市继续走强,走出了一个牛市行情;
结果却是,美国家庭配置在股市的比例继续减少,从上世纪60年代的40%,到80年代的25%,到了90年代仅剩17%。
不光是股票出现了配置比例下滑的现象,美国的股票基金也同样如此,曾经美国家庭配置股基的比例超过70%,到了90年代也只剩下40%。
80年代、90年代这段时间,整个美国股市翻了三四倍,美国的小散户却不断把钱从股市中抽走,完全没有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
这点跟咱们A股小散们追涨杀跌的风格,完全不同。
说完这个案例,你大概能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出生在50、60年代的人,在自己的青年时期遭遇了美国经济的滑铁卢,在股市被割韭菜;等他们到了三四十岁,个人经济增长,家庭情况稳定,他们再也不会相信股市能带给他们财富的增长。
所以,我想说的结论就是:童年记忆影响成年决策!
说回到房市,第一批中国楼市的投资者已经赚得朋满钵满,而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基本就是:买房子=大赚特赚!
作为儿童时期的80后、90后,听到赚钱最快最容易的方式也就是炒房了。
这个童年记忆深刻的烙印在我们的大脑中,使得这代人等到年富力强时,最具“好感”的投资莫过于楼市了。
明天,我还有一个关于日本楼市的案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咱们明天再聊。
最后,由于这是我新开的号,暂时还没有留言功能,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更多历史精彩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