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报纸,可能许多人以为这是在清末才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文明。殊不知,中国很早就已产生了报纸,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报纸的国家。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便产生了一种专门传递军政信息的“邸报”,实质上便是早期的报纸。西汉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各郡行政长官为与中央联络方便,在京城长安都设了专员。这些专员的职责便是负责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的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传递给各郡长官。因为这些驻京专员的住处当时称为“邸”,于是这些传递消息的竹简或绢帛便称为“邸报”。“邸报”自西汉产生之后,在后世历代名字时常变化,却从未消失过,并且性质与内容也变化不大。
唐开元年间,中央政府为方便官员了解消息,每天都将朝务以简讯形式公布在宫门上,时人称为“开元杂报”。这便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朝政公报,相当于早期的政府新闻发布会。而从新闻的时效性上来说,这已经接近现代报纸,相当于现在的日报了。到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形成,中央失去权威,各地驻京城人员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朝政信息,而是开始主动采集消息写在“邸报”上。
宋代,报纸开始正式化并多样化。朝廷专门组织了一个进奏院,负责定期向全国官吏发送一种“进奏院状报”。另外,宋朝统治者还初步规定了一套新闻检查制度。
明朝政府开始允许民间自设报房,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报房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稿件公开发售,通称“京报”。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明代中叶后,办报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公开职业,明末的“京报”还曾刊载过社会新闻。清代的“京报”则进一步繁荣,在京城达到十家之多。清末,西方现代报业观念被引入中国,民间报纸兴起,中国报纸开始与现代报业接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