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景区一种很重要的营销手段,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一种运营方式:主题活动。
先来看看2018年最具娱乐性、传播性和品牌价值增值的一个主题活动。
“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对的,我.没.有.搞.错,
这不是一个景区或度假区的什么事,是一本由《不大可能的研究年报》杂志主办的年度主题活动。
搞笑诺贝尔奖
the Ignoble NobelPrizes
搞笑诺贝尔奖的英文是“the Ignoble NobelPrizes”,ignoble 是“地位低下”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诺贝尔奖”。
他每年在正经诺奖颁发的前一至两周举办,地点固定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一共设有十大奖项。
1200位参会者需自费前往会场,获奖者能得到一个廉价的塑料奖杯、A4纸打印的奖状和10万亿津巴布韦币(约人民币2.5元)。
“评选标准很简单,让人发笑之后,那件事仍盘踞在他们的脑中,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要告诉他们的朋友,那就是我们要找的。”(评奖团队领袖在TED演讲中所宣扬的获奖标准)
每年,“搞笑诺贝尔”团队都会收到大约九千个研究成果,获奖的研究都曾在《科学》、《自然》、《美国医学会杂志》、《美国科学院院报》等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过。
咦?画风逐渐有点变了。
要知道,能在这些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这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严肃性。
更加反转的是,所有奖项的评委都由正牌诺奖获得者担任,且看似如此奇葩的评选颁奖,嘉宾却都是真正的诺奖得主。
事情发展到这里,就有点意思了。
再描述下这个活动的几个传统特色和固定仪式:
1. 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一旦超时,旁边就会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对着他大叫“别说了,好烦人啊”。
2. 颁奖大会总是在一片纸飞机漫天的状态下开始,客人们朝台上的活体小黄人靶子扔纸飞机,在整个典礼期间,大家也会不断的把纸飞机掷向主席台。
3. 参会者在典礼中都会向瑞典国菜——肉丸子敬礼,举办者鼓励大家最好穿上五颜六色的服装。
4. 当所有的奖项颁完之后,固定会由哈佛大学的物理系教授罗伊·格劳伯负责用扫帚把满场的纸飞机清理干净,这项工作他从69岁干到80岁,中间只缺席过一年,那年他是去真的诺奖领奖去了,不过第二年他还是又回来扫地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扫地僧“。
这富有喜感的盛会从1991年开始, 至今已经举办了27次。
一个没有奖金,
没有官方荣誉背书的奖项活动,
每次都撬动如此多的大咖
主流科学家们都认可,
运营长达27年之久,
这,确实是一件挺让人吃惊的事。
对照我们景区搞得那些主题活动,不由地带出些思考,这或许就是我们创意、策划主题活动该有的思路。
一、傍上全球知名品牌,让活动先声夺人
活动取名“搞笑诺贝尔奖”,直接借势科学界最高荣誉。
在一个足够强大的品牌周边做局部细分创意,会让关注和传播走上捷径。
例如:四姑娘山——中国的阿尔卑斯山。
沿袭正版诺奖的脉络(科学领域),活动进行了差异化设计,不但改写了科学家严肃呆板的形象,更是拉近了普通民众与科学的距离。
中国的科学爱好者是从2009年果壳网松鼠会的持续报道之后才逐渐知晓的,不过,到了今年已是各大网媒的热点新闻,因为他与诺奖有关。
二、围绕主题设置可感知的仪式并固化成为传统
活动紧紧围绕“搞笑”设置了一系列的流程并固化下来,常年累积成为盛典的传统,如纸飞机开幕、发言限时、给肉丸子行礼、罗伊·格劳伯扫地......
特别是发言超时就会有小女孩大叫“别说了,好烦人啊”,这完全是一个神来之笔的设计:获奖感言通常长篇大论+废话连篇,但在那种庄重的场合又不好出面阻拦,让一个孩子说出每个大人的心里话,在我们哈哈大笑的同时即能体会到科学家的自嘲,但又不减损一丝他们的尊严,这种幽默还真是高级。
资讯、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只对有性格标签的事物感兴趣,如何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性格”实体化、视觉化、可感知化?这是我们每个文旅人最该思考的问题。
三、从大俗到大雅,权威参与,为活动背书
奖项的评委及颁奖均为正牌诺奖得主,权威中的权威站台助阵与荒诞的评选内容形成强烈反差,让现场颇具喜剧感。
面见多位世界顶级科学家的风采本身就已经是一大幸事,活动的格局已立得稳稳。
2017年,中国的旅游界也有这样一个类似案例。
丹寨万达小镇【全球招募“轮值镇长”】。
小镇运营方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轮值镇长”邀请函,招募来自全球、社会各界有志于丹寨扶贫事业的仁人志士,到丹寨小镇当7天“镇长”,根据自己的专长,开展有特色的施政活动。
运营方还开通微网站接受报名(有超过1.5万人报名)。
2017年第一季活动,丹寨万达小镇已累计迎来63位“轮值镇长”,他们包括90后美食博主李爽、导演袁卫东、英国男模埃德蒙、演奏家冯满天、文化学者刘长焕、高校教授史文莉、知名主持人刘语熙、自媒体大V六神磊磊等,为推广丹寨小镇品牌起到巨大作用。
四、内容背后有能引发共鸣的情绪
1993年搞笑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得主有 976人,这些作者是一起在英国医学界最著名的四大期刊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联合发布了一篇论文,内容是比较了几种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案。通常一篇论文有3-5个联合作者,最多也就是10个以内。而这篇神奇的论文,竟然有976个作者。论文正文只有9页纸,可署名就用去了4页半纸,最后这976个作者没有一个愿意上台领奖。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总编玛西亚·安吉尔,她竟然愿意出席并代表这些作者发言领奖。
科学圈内部也是有很多潜规则让人不吐不快的,如为了拼凑论文的数量,尽量多地在论文后面挂自己的名字,最后竟然搞到976人这么庞大的规模。发奖给他们,在大家的欢笑中,戳一戳那些利欲熏心的科研工作者。
五、成本可控,让有趣发挥价值
搞笑诺贝尔颁奖活动的强大生命力还在于其组办费用很低,因为设置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科学家们隐匿的幽默感,典礼变成了科学家们自己小圈层的一个Party,专属人群的乐子你不懂,看过【生活大爆炸】或许会明白一丢丢,所以评委及参与者基本都是自费,这得以让这个活动能常年持续。
相比之下某些景区一次活动花费就是三四百万,每年要持续,财务压力真心大呀。能不能在内容设计和整合资源上多下点功夫,让有趣发挥价值。
六、坚持、坚持,直到27年......
这个不用多解释,任何事,哪怕坚持27年,必定有所建树。
得到APP的罗胖,坚持每天早6点发送一条60秒关于新知的语音,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逐步把他的“死磕”精神固化下来了,成为【得到】的重要标签。
同一主题的活动你的景区坚持了多少年?
嘿嘿!
文章结尾附上Ms.亮总结的景区主题活动全流程图,前面的是艺术,估计一时半会学不会,但这些技术,是你可以看看的。
同时,请记住:主题活动多半是为景区做品牌的,想要靠单次的主题活动达到多少的经济收益是妄想,这个,不解释。
若领导提出这种反常识的要求,建议直接做长得象主题活动的促销活动,具体操作手段见【你拿什么来赋予“获得感”?(景区促销的兵器库)】
本文没有按惯例配图一部电影,因为我实在找不出一部格调相符的影片来配合这口味独特的内容,这个活动的本身就是一部主题鲜明、内容热辣、结构独特、张力无限的电影。
附2018年搞笑诺贝尔各奖项名单:
1、医学奖:过山车可以加速肾结石脱落。(马克·米切尔,大卫·沃廷格)
2、人类学:在动物园里收集证据,证实了黑猩猩模仿人类的频率与人类模仿黑猩猩的频率一样,且做得一样出色。(托马斯·佩尔森,加布里埃拉·阿丽娜·苏奇科,伊莱恩·马德森)
3、生物学:证实葡萄酒专家可以通过气味识别葡萄酒杯中是否有苍蝇存在。(保罗·贝歇等)
4、化学奖:证明人类唾液可作为肮脏物体表面的良好清洁剂。(保拉·罗马奥,阿迪丽娜·阿拉尔奥,已故的塞萨尔维亚纳)
5、医学教育奖:发表了一篇医学报告——坐姿结肠镜检查:从自我结肠镜检查中获得的教训。(阿基拉·堀内)
6、文学奖:记录报告称,多数使用复杂产品的人们都不阅读说明书。(西娅·布莱克勒、拉斐尔戈麦斯等)
7、营养学:计算出“人肉食物”中摄入的卡路里热量,远低于从其他传统肉食摄入的卡路里热量。(詹姆斯·科勒)
8、和平奖:他们在驾驶车辆时测量大声叫喊和骂人的频率、动机和效果。(弗朗西斯科·阿隆索等)
9、生殖医学奖:他们用邮票测试男性性器官是否正常,他们的研究报告称,使用邮票检测分析夜间男性阴茎勃起。(约翰·巴里,布鲁斯·布兰克,米歇尔·波瓦洛)
小 结:
从“搞笑诺贝尔奖”颁奖活动得到的启示:
一.傍上全球知名品牌,让活动先声夺人
二.围绕主题设置可感知的仪式并固化成传统
三.从大俗到大雅,权威参与为活动背书
四.内容背后有能引发共鸣的情绪
五.成本可控,让有趣发挥价值
六.坚持,坚持,直到27年……
景区主题活动全流程:
三个阶段+五大模块
【一品旅游营销官】原创系列.点击查看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优秀商业模式介绍)
(旅游景区商业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
(最新热点商业模式介绍:摩拜单车)
(介绍商业模式设计工具:商业模式画布)
(介绍最特殊的商业模式:免费)
产品设计
(产品本身好有多重要)
(产品设计应具备的四种思维)
(旅游产品设计的实用四招)
(有效提高游客体验的四个策略)
(介绍九种价格策略)
(介绍七种定价技巧)
营销推广
(介绍营销史上的几个“第一”)
(介绍四种最基本的营销组合)
(深入认知旅游营销的重要性)
(如何做好对市场的解析)
(如何做好游客需求的准确把握)
(介绍案例分析的方法论)
(介绍项目自我优劣的量化认知方法)
(景区价值提炼的四个技巧)
唾手可得是渠道建设的最高境界,怎么做到?(如何做好景区的渠道分销)
(景区宣传推广行动指南完整版)
(景区促销拳谱)
亮眼世界
(我的印度见闻)
经典资料(转摘)
(科特勒谈营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