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通过太空望远镜,看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时,便开始期望有一天能够登上太空。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1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太空之旅,至今人类已经将数百名航天员送入了太空。
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不仅对航天员身体要求苛刻,对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吃食物的要求更是严格。最开始,人们担心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食物无法进行正常的消化。但实践证明,在太空中进食和在地球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肠道的过程,并不是靠重力,而是靠食道内的收缩来实现的。
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吃些什么呢?
航天食品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经历了从“黑暗料理”到丰盛太空餐的发展过程。为了节约机舱空间,同时又兼顾食物营养,科学家将一些质量轻、体积小、营养高的食物送上飞船。
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航天员一般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等糊状食品,例如牛肉浆、苹果浆、菜泥和肉菜混合泥等食物。航天员进餐时,用手挤压管壁,将食物直接送入口中。
前苏联宇航员食用的牙膏状食物
其次,科学家们还将食物压缩成一小块,比如压缩饼干,这样宇航员一口即可吃完。这些难吃的各种牙膏管糨糊、小方块速食品让航天员苦不堪言,甚至被他们称为“黑暗料理”。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和“阿波罗号”飞船采用氢氧燃料电池作电源。这种电池发电时可产生大量的水,因此美国采用了脱水复水食品。这种食品的性状和风味更接近于地面的普通膳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航天员的口味。
越来越丰富的“飞船餐”
另外,为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还增加了包括水果蛋糕、果冻、桃干、杏干、梨 干等在内的水果罐头食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载人航天器上食品冷藏设备和加热装置的飞速发展,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例如,什锦炒饭、咖喱炒饭、蘑菇鸡块、黑椒牛柳、红烧肉、冬笋火腿炒饭等,都已经出现在载人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上。
为满足今后可能开展的载人登陆月球和载人登陆火星需求,营养学家将会进一步对航天食品进行升级和技术革新,研制根据航天员身体数据进行口味配比、可自主加热、耐存储的航天食品。
其实,除了营养和口味问题,食品对宇航员体重控制的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宇航员需要有强壮的身体以应对各种恶劣环境,而飞船中容积有限,如果宇航员体重增加,就意味着机舱内需要减少携带各种科学仪器和试验品以保障航天飞行的安全。
所以,宇航员在日常训练中需要通过饮食营养平衡来控制体重。而168太空素食便是专为宇航员营养和体重控制设计的复合型营养制剂。
航天专家团队经多年攻关,提取天然植物营养精华,依据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运用现代食品研制技术,将航天果蔬杂粮经过一系列完整的选料、提取、干燥等工艺精制成系列果蔬蛋白固体饮品,保留了食品各种营养成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