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湮埋的瑰宝(一)

作者: 水抹微云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21:17 被阅读381次

最近几天一直在看书,不想半途中断,所以昨天为了读书就舍弃了日更。

我看的是罗大伦博士的中医书,第一本叫《图解舌诊》,已看完。第二本叫《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阅读中。

很久以来,我对中医都有些抵触情绪,总觉得有故弄玄虚的嫌疑,而且缺乏科学精神,泛着唯心论的色调。

使我不喜欢中医的一个很重要的人,是鲁迅先生。先生因为自己的父亲得了水肿病,根据他的描述应该是“肝硬化”之类疾病,出现了腹水肿胀,很难治疗。

民国时期,西医只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出现,而且一般人也消费不起。国人看病大部分还是沿用中医。

年少的鲁迅为了给父亲看病,常常先去当铺典当物品,然后用典当来的钱去药铺抓药。

虽然耗尽家财,遍请当地名医,而且各种奇怪的药方都用过,但最终无法挽救父亲的生命,父亲还是在腹大如鼓喘息不定的痛苦中死去。

从此,鲁迅对中医的落后痛恨无比,认为是中医耽误了父亲的病,这也使他决心到日本留学,学习东洋的现代医学,以改变中国人愚昧的现状。

我自从读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父亲的病》后,也对中医没有一点好印象。

然而,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肝硬化这个病,民国时期的西医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其实,那时的西医肯定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因为即使在今天,得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腹水,医疗条件再发达的现代医院又能有什么妙招呢?依然是用各种方法延缓生命,无非延长病人的痛苦而已。

这,跟当年中医治疗鲁迅父亲的状况,是如出一辙的。这可是一百年之后的西医治疗现状啊!

中医,因为自己独特的个性,背负着一个很大的黑锅。

从西医进入中国,中医便日见没落,因为她独特的医学理论,跟现代医学相去甚远,许多理论现代科学无法研究,所以被西欧发达国家认为,中医缺乏科学依据,而被西方国家拒绝接受和承认。

最可气的是,别人不承认自己还则罢了,现在是自己都嫌弃自己了。太多中国人,特别是自以为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的中国人,在打击中医中药时不遗余力。反而是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在潜心学习与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中医在自己的国家,已经没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过去几千年来祖先积累的心血,被遗忘被嫌弃,人们转而去追逐西方的理论技术。

罗大伦博士在书中痛心地说:

有一些人,不屑于读古人的书,认为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比古人那个时候强多了,因此他们大有要把古人的东西统统丢弃的架势。这是什么呢?这是学术虚无主义的思路,面对古人殚精竭虑的思考视而不见,面对古人撰写的如山般的著作充耳不闻,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们的老祖宗,拿出自己的心血精华交给了我们,我们还不接着,这叫什么?叫不肖子孙。

相关文章

  • 被湮埋的瑰宝(一)

    最近几天一直在看书,不想半途中断,所以昨天为了读书就舍弃了日更。 我看的是罗大伦博士的中医书,第一本叫《图解舌诊》...

  • 2.10多少曾经的梦想被尘埃湮埋

    这是“心灵对话.写作"小组第26篇文章 张爱玲说:“时间的荒野”。时间,荒野,了无生机的冬季,白茫茫或灰茫茫的...

  • 十六字令~过(通韵)#*

    过, 往事湮埋酒当歌。 余生行, 心静语无戈。

  • 雨中(外三篇)

    【2009.7.31】 【雨中】­ 他在雨中离开 零落的珍珠 不再等待风的自白 她将小影湮埋 消逝在微冷的秋初 细...

  • 世间孤者

    我们,不过是,世间孤者,历尽人世七情七苦,最后,化成,一捧白骨,埋于黄土,湮于风雨。 父,逝世98日,甚念...

  • 五律.唐大明宫感怀

    盛世大明宫,湮埋火海中。 雕栏犹未在,画栋已成空。 赫赫京畿地,巍巍帝国终。 钩沉唐往事,历久虑思穷。

  • 贺L.M.R.同学今夏圆梦

    浑金璞玉岂湮埋? 铁砚磨穿灵窍开。 俯首寒窗读语录, 泛舟学海远尘埃。 弦歌兀兀韶华逝, 桃李灼灼喜讯来。 徒索枯...

  • 彼岸「魂」

    摆渡人 没有欲望的角落 是否有天堂的存在 在地狱的拐角 是否还有真爱 孩童的世界 痛苦无处不成人的领域纯真历史湮埋...

  • 空回首

    浮云掩涕,落叶惊情, 天自高远地自哀, 无处问蓬莱。 曾为凄风冷雨, 敢把往事湮埋, 空自回首, 情意惘然来。

  • 风行水上, 微澜卷碧波。 草木摇落, 归根化尘泥。 灯影桨声, 伴梦落西洲。 萤火明灭, 夜楼听雨眠。 浅吟缓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湮埋的瑰宝(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jh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