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诗简诗集
周日下班后随意读读杜工部的两首五律 - 草稿

周日下班后随意读读杜工部的两首五律 - 草稿

作者: 白马侃诗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23:12 被阅读12次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杜甫

    楚岸朔风疾,天寒鶬鸹呼。
    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
    吹帽时时落,维舟日日孤。
    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

    白马独家译诗:江岸边的北风呼啸着,寒冷的天气里鸧鸹呱呱地乱叫。风吹起沙土形成雾霾模糊了远方的枯草树木,江边湖边的渡口上空,雪花胡乱的飘舞着落下。大风不时的把遮寒的帽子吹落,用缆绳把船系在渡口,天天孤零零的停泊在那里。我托人带话待在驿站的外面,想问问驿站的人哪里有卖酒的店家。

    这首诗写在《登岳阳楼》的前面。从天寒,朔风,舞雪几个字眼,我们可以得知诗人在大冬天里泊船渡口,冒着严寒上岸寻找酒家的情景。楚是湖南湖北的古称。鸧鸹应该就是老鸹,它们会呱呱呱地在秃树枝上叫。首联颔联通过对楚地长江和洞庭湖一带腊月里风景的铺排,影射出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困苦。

    舞雪渡江湖。“渡”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渡口,以对应前面出句“涨沙霾草树”的“霾”字。假如作动词理解为渡过,经过,则霾字也应该是作为动词讲,以雾霾模糊视线外的草树,使看不清。因为律句要对仗,语法倒置也是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再比如以名词作动词用,以动词作名词用,这是词性的转换。这在古典诗词里是比较常见的。

    吹帽时时落,维舟日日孤。一个是说明了北风刮得利害,呼呼作响,照应了前面“楚岸朔风疾”的“疾”字,另一个说明诗人晚年头发稀疏,或者干脆就成秃顶了。再从诗人以前的诗句中可以得知,你比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维舟就是用船缆把船系在码头的系缆柱上,将船停泊住以免随水流飘走,相当于抛锚。维舟两字照应了诗的题旨“缆船”。因为风雪大,不能再向南进发,只好每天停泊在岸边,诗人的日子无由的显得苦闷孤单。但我们是题目《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中的“戏”字来看,诗人也是有自我遣闷的小小恢谐感的,并不总是苦闷不堪的。读到这里,白马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老杜系住船,灰旧的破布棉袍裹身,双手扶着帽子走上岸。天太冷了,他的老手瑟瑟发抖连帽子也扯不紧,一不小心风的帽落,露着秃顶,赶紧时不时把随风吹走的帽子捡住,快速重新扣在头上。颇为滑稽。这正是老杜令人辛酸的暮年萧瑟生活的剪影。

    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全唐诗》里老杜这首《缆船苦风》的作品序号为233—3,老杜的《宿白沙驿》的序号为233—8。白马按时间先后顺序推断老杜托驿站的人问讯哪里有酒家的这个驿站,应该是白沙驿。置的意思就是驿站,是古时候传递官方书信的馆驿。置驿与驿站同义。酒家垆指酒家,酒垆,卖酒的店铺。

    这首诗四联皆对,是老杜作品里面比较普通的一首五言律诗。技巧娴熟,文法见巧。见证了老杜事事皆可入诗的祖传的诗心。诗圣二字,岂是虚传?正如当下网友们传遍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呵呵。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这首诗是杜甫继上面那首《缆船苦风…》后写的。腊月里,天寒地冻,冰河雪宇,行舟艰难。但天稍微好点,比如从五九天已经到六九天,老杜又跋涉到岳阳城下了。这是他依计划向南方逃难的旅途,也是征途。老杜第1次来到岳阳城的城下,从船上仰望山城岳阳。岳阳这地方也可以说叫水国,因为在这里,河流密布,参差交错,又守着辽阔的洞庭湖。

    白马独家译诗:方圆千里,河流密纵。山城岳阳,巍峨高耸。翻动着夜色里波浪的江风,也把飞雪吹拂到船上,令灯火摇曳着。在他乡停滞不前的我,恨无用武之地。越是在时艰局危的环境下,我对抗困难的意志更加显得意气风发。按照计划中的南征仍然未可确定成败,因为我有鲲鹏一样的雄心壮志以报家国。

    首联中的“江国逾千里”,与尾联后面的“变化有鲲鹏”前后首尾照应,为什么这样说呢?按照《庄子.逍遥游》里面的说法,鲲和鹏都是一种特别大的动物,都有方圆几千里那么大。你看你看,老杜说江国也有几千里那么大,也正是鲲鹏的辗转腾挪用武之地之地。因而说它们是照应的。

    这首诗的首联颔联,辟景雄阔,塑境悲壮,正如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国运日下的人民生活艰难的大环境中,诗人暮年壮心犹烈的志怀。“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和王勃“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那悲凉气氛颇有相似。王勃写的是秋天,老杜写的是寒冬腊月。王勃写的是乡愁,思乡,属个人忧思,是小忧;老杜写的是报国之志,是大德。两者造境相似,意境却实不可比,一小一大自见分晓。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在故都长安,在成都草堂,在夔州江陵,老杜都未能将襟抱开,更何况越向南,故人亲友越少。但是他是一个倔强,不服输的人,越是在困难面前,他越是能不畏艰难,不退不缩,斗志高昂。
    诗人用夕浪,舟雪,寒灯衬托出时局的艰危,身在他乡盘旋,心里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才华,难以施展,但越是这样,就越感到心志与心力倍增,“我不服!”“我不信!”从颈联尾联我们看出老杜是一位真正的“国士”,并非常常在诗中自谦的“腐儒”。假如说老杜像王维那样习禅信佛,都这把年纪的人了,报国的壮志早就该放下了,明知官场黑暗还想蹭蹬官场,但老杜没有,他一生始终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这是其他诗人所不具备的一种大德品格。

    老杜第一次来到湖南岳阳,在这首诗里的开篇就写下了他对岳阳的感受,以为在这里可以施展他的抱负。谁料在岳阳这里,他也是短暂的停留了一些时间,就又接着向南出发了。

    老杜在岳阳写下的比较出名的诗篇除了本诗,更有《登岳阳楼》,《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等等。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李清照的一首《渔家傲》词中的句子,本来是记梦境。老杜的《泊岳阳城》读后也有一种梦境感。终究是诗人们心志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梦想就有什么样的诗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日下班后随意读读杜工部的两首五律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kc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