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中作者用文字记录了他生命中相关的角色,有的是亲人,有的是朋友,有的是身边一个过客……
看过本书之后,我似乎从作者小说式的散文中“看到”了文中的每一个人物,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模样和体系,他们或坚强、或硬气、或无奈……他们在不同的皮囊下包裹着各自的灵魂,而且努力让灵魂活的更骄傲。
从第一篇文章《皮囊》中,我“看见”一位傲娇的老人。她虽然已九十多岁高龄,却不服岁月为她安排的皮囊,在那副年迈柔弱的皮囊之下,竟然藏着一个不服老的灵魂,她清楚自己活着的使命,她总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感化子孙后代们。
她说:肉体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无疑,她是正确的。
从第二篇文章《母亲的房子》中,我“看见”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的房子就是对全家人的爱,更是对父亲的爱,这份爱厚重而稳固,而母亲更愿意把它深藏与内心。那次坚持建一座马上要被拆除的房子,便是对父亲7最好的表达,母亲的这份良苦用心若是被理解了,才是对母亲最大的慰藉。
从第三篇文章《残疾》中,我“看见”一位无奈的父亲。父亲自从中风出院后,就开始了各种斗争,他与天斗、与地斗、与病魔斗、最后与家人斗,但是他忘记自己只是肉体凡胎,执掌不了自己的生死大权,于是他从希望到绝望,而后,坦然面对,放下各种世俗的枷锁,让自己置身于不羁与洒脱中。
终于他如流星般滑落,身后的一串耀眼轨迹也瞬间消逝,给后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
岁月、时光都是无情之物,它想方设法让我们的一切美好都流逝,如容颜、亲人、记忆、美梦……
但文字与之相比“有情”多了,它沉淀了所有的,好的,坏的,难忘的,转瞬即逝的……
还好有文字来记录这一切,还好岁月没那么快抹去作者心中记忆,还好我没有错过这些文字、这本书……
作者的文字很奇怪,他让我记住了文中的这些人和他们的故事,是作者的文字表达的过于细腻,还是情感过于真挚?或者正如作者所说,他在写作时,彻彻底底地解剖过自自己一次,书写起其他每个肉体,才会足够的尊敬和理解。
真是这份尊敬和理解,才让我们“看见”了他们。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记忆也在一点一点溜走,把仅剩的一点付诸笔端,让它成为永恒,或者至少它会溜走的慢一点。
作者说:
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这是我认为的“写作的终极意义”,这是我认为的“阅读的终极意义”。我因此多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或提醒读者,“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试问我们又有怎样的一副皮囊,这幅皮囊之下又有着怎样一颗灵魂,我们是否也能透过他人的文字看见相似的自己?
人似花,生根发芽,婀娜绽放,不多时便芬芳殆尽,枯萎凋零;
人胜花,开枝散叶,孕育子嗣,虽芳华一时,却留给后世无尽的思恋;
愿这一生看花开花谢,赏云卷云舒,伴亲朋好友,品世间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