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教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下属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是每个人经过自制、耐性与坚持,才能获得的后天特质。
作为领导你有没有发现:1)好像自己总没时间,而下属却没事做?2)你开始注重管控下属的工作,可当下属请示工作越频繁,你反而越忙碌?
针对这种情况,哈佛商学院提出一个有趣的理论——猴子管理法则。猴子是指双方对话结束时的下一个步骤。猴子不是问题,也不是项目,更不是一项方案,它是在项目、方案与问题中要展开的下一个步骤。通常,当下属过来请示主管时,他背上一定有一只猴子。但是当请示后,这只猴子就会跳到了主管的身上。而上述的情况就是猴子管理不当导致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经典的案例。
如果你是世界500强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部门里有3个下属A、B、C。
场景一:对话结束,你的办公室成了猴子仓库
周四上午,正当你走进办公室准备工作的时候,下属A带着一堆资料,急匆匆跑进你办公室,对你说:“领导,这是我们下季度市场营销策划案,你能帮我看下这个方案哪里需要修改的?这个方案很重要哦!”你看了一眼,于是说:“放在这里吧,我尽快给你答复”。听到你这样的回答,下属A开开心心地就走了。
下属A走完没多久,下属B又冲了进来,也带着一堆东西过来,“领导,这是我上个月出差报销的票据,您帮我快点批掉,财务催得可紧了”。“放在我这里吧,我找时间帮你签掉”,听到你这句话,下属B也走了,你发现肩上担子又重了一些。
刚走完没多久,你发现下属C又冲进来了,对着你说“这是我下个月要见的客户,这个客户的方案我已经写得差不多了。这个客户要求很高,只根据方案决定最终的供应商。领导,您帮我看下这个方案可不可以?”你会怎么处理呢?“好好,放这边我尽快给你处理。”下属C又开开心心地走了。三个下属过来,就有3件事情过来,你肩上担子重了又重。
思考:为什么下属开心地走开了,而你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分析:回想刚刚发生的事,在下属和你碰面之前,“猴子”在谁的背上?下属的背上。下属走开后,又在谁的背上?你的背上。其实你不难发现其实只有一只猴子是自己的,即下属B的猴子,因为签批票据在流程上必须由你来做。而另外两只猴子主人是下属A和C。
那下属A和C的猴子如何到你身上的呢?以下属A为例,当下属A说“你能帮我看下这个方案哪里需要修改的?”的时候,猴子已经跃跃欲试,准备起跳。当你说出“放在这里吧,我尽快给你答复”的时候,因为下一步要采取行动的人变成了你,猴子就自然而然跳到了你背上。在你未做出任何行动前,你要肩负着“猴子”,而下属也可不用开展工作。
场景二:你与下属的角色开始互换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你发现三件事都还没有做,于是你决定明天做。所以到了礼拜五,你到办公室上班,刚刚坐下来准备处理下自己的事,你看到下属A从你的门口走过去,明明已经走过去,结果他又折返回来,把头探进你的办公室对你说:“领导,下个月的营销方案看得怎么样了?您什么时候能给我一个反馈啊”(有没有发现味道有点不对了?谁变成老板了?)面对下属的质问,你没有办法,赶紧回道“哦,我还没看呢!”当你回答这句话之后,他领走之前撂下一句话“领导,快点哦”。
刚走完没多久,下属B又冲过来“老板你票据签了吗?再不签就来不及了,这个损失谁来承担啊!”“哦,我尽快!我尽快!”。这时下属C又冲过来,“领导,那个客户方案还有没有看完,再不看我们连入选的资格都没有了!”“我尽快!我尽快!”。面对下属的督促,你的也开始心生内疚。
思考:为什么你成了下属督促的对象?
分析:其实每一只猴子都会有两边人马介入——一方负责解决,另一方负责监督。一旦猴子跳到经理的身上,就会出现逆向管理,即下属来监督管理者。而下属为了确保经理不会忘记这件事,以后她会将头探进经理办公室,欢快地询问:“经理,怎么样了?”(这叫监督)
为什么会发生以上这些情形呢?
因为作为传统领导人,更倾向于亲力亲为及管控下属。在这种模式下,下属的能力及责任意识难以培养。所以当下属向上司求救时,他所寻找的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解决问题者。员工在请示主管时,其实是在进行责任转转,让主管替他解决问题,而主管没有对所请示问题加以区分,一概代为解决,从而恶性循环,形成了员工给管理者布置任务的怪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