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放学后》故事很长,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开启了整本书。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到底他为什么能够从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角度确认为一篇文章的核心,然后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并且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完美。我是真的很佩服很佩服他,所以东野圭吾的书我一般都很喜欢。
第一章,第一段,9月10日,星期二,放学后,我一直都对放学后这本书的书名字感到疑惑,为什么作者要将书名改成《放学后》。翻开书的第一页,再看看最后一页,我似乎有了答案。因为他是一名老师,而一切的故事都从他放学后开始的。
有人要杀他!作者经历了差点砸中他的花瓶,差点被挤到铁轨上,还有洗澡时断掉的电线,这些种种现象都表明有人想要杀他。正当他犹豫不决,想要报警时,发现男更衣室中毒身亡的村乔老师,警方随即展开一系列调查。在之后不久的运动会上,原本要扮演乞丐的。竹井老师提出要和我更换角色扮演小丑,却不料被小丑的道具酒瓶中的水给毒死。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终于找出了杀害那两位老师的凶手,案件已破。原来是有人想作出要杀我的假象,实际上目标却只是已经死亡的两人。但是我却仍然被暗算,被人所伤,凶手居然是自己的妻子!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是看来这次放学后的休息时间会很长了,我心里这么想着。用与标题《放学后》对应了起来。
想杀那两个人的是少女。而想杀主人公的是自己的妻子。
引起这些杀人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少女觉得自己的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被夺走了。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两位老师偷看,被偷看时,她正在自慰!他觉得又羞又悔,甚至想要自杀。一开始割腕自杀并没有成功后来,她实在受不了了,因为那两个老师看他的眼神!她说,他们看她的眼神和看其他学生的完全不同,那眼神分明在想她那天晚上不堪回首的样子。她觉得她每天都在被视线强暴,于是她的好友制定了这个周密的计划,帮她杀死这两位老师。少女的一切都是敏感的,也许是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也许是不经人事在那一方面会特别敏感,我惊叹作者的角度,他是怎么样想到用这样一种方式开启全篇文章的呢?
还有一个点是主人公的妻子,有人想要杀“我”是假象,是为了让警察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而忽略真正两个要杀的人。当时“我”觉得很害怕,然后告诉了妻子,但是她却相当平静,像在沉思什么丝的默默无语,用一种遥望远方的眼神看着自己的手。很可怕。最后,她联合超市的经理一起在回家的路上刺了“我”一刀,其实前面还有一个铺垫,就是超市经理之前用丰田撞过“我”,但没有成功,这一次直接就拿刀开始刺了。而且还是和“我”妻子一起来的。多么讽刺,但是想想又好像能够理解,“我”不让她怀孕,还打掉了一个孩子,还剥夺了她的快乐,这是少女最珍贵最重视的东西,如果这时有一个人能够给她所有,她为什么不杀掉我呢?这样就可以去寻找他的幸福了。
所以我认为文章的精彩就在于一切你认为不可思议的东西,在他的解释,他的笔触下油好像都能够明白,能想的通了。
网友评论